查看: 2465|回复: 11

回贴——诗的人性化阅读刍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1 00: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H# \& v4 T1 R% v7 W
  不断地纠正和发现自己的不足,是因为我始终处在完美之外,而为了追求完美,就得从修正自我开始并以此为终结。(观云自勉言)4 |4 H. p: K+ b- W( W1 c
我是以一个读者的身份登上网络的,在四年半的时间里始终不敢忘记这个身份,其间虽然曾以版主或总版主的名份参与过个别论坛的管理,也曾挂职过原华语现场及当下的西里西桠在线的站长之职,甚至一直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论坛,但我上网之后的主要事情就是读贴与回贴,有时一两个小时,有时通宵达昼。
3 S8 \: i4 @7 |/ C# J/ G" r2 v, W  为什么会上网阅读诗歌呢?其起因是马铃薯兄弟编辑的一本网络诗选。这本诗选是我从书本阅读到网络阅读的转折,之后我就很少读文本类诗集了,包括一些当下名家的集子也很少去阅读,所以从自觉地接触诗歌,三十多年来尽管我一直在诗的阅读中,但对诗的认识总是局限与局部的,诗的完整和完美只存在于我的心间存在于诗史的回音里,而反观自己所写的那些堆成撮的分行是那样的不近人意(在网上我很少发贴自己的诗作,所贴作品多以临屏居多,也是我不满意自己文字的见证),网络写作可能会激发濒于湮灭的火焰,也可能进一步导致写作的轻率,现况也证明了这一判断。不过最终的网络写作将同样是严肃的。因为只有严肃的写作才能出作品出诗人。
! i. W. @3 O4 b  因为对于“网络诗歌”这一提名的好奇,也是出于对“网络诗歌”的进一步了解,我触网了——在此之前我一直轻视所谓的电脑与网络——此也足见我的愚昧。四年半的时间,至今也没有改变我对“网络诗歌”这一提名的不同观点。初时,我是在接受原华语现场的一则采访里谈到所谓的“网络诗歌”是不成立的,其只是“诗歌在网络上的行为”我们可以称其为“诗歌网络”这一网络包括诗歌的写作、传播和阅读,其最引人瞩目的就是本文的命题——回贴。回贴,说白了就是诗阅读的信息反馈。(诚然在所有网络论坛上,回贴的审视主体是不同的,但作为阅读信息的反馈这一点是一致的)
- ?$ L8 h. ^' U  为什么要回贴呢?一是论坛的主管要求版主们回贴,以其人气吸引更多的主题贴作者;二是尝试或操作批评的话语,实现与主题贴作者的双向交流。此外,另一个主要的潜在动因大概还是在对于主题贴的肯定或不肯定以及主题贴作者质的评价。诗的行为转移到网络这个场,不只是信息化时代对诗歌的要求,也是诗边缘化之后“诗存在”的自我求证!事实证明在这个经济大潮汹涌而至,商品和商品化漫溢全球的今天仍然存在着人类非商品化的属性。诗歌网络行为的出现和集中反馈,体现了现代社会人对商品化的反动,也同时验证了人类克服物质欲望的能力可以渗透到商品社会的任何所在。8 k( a+ s% z* D$ M/ L% {
  回贴诗的人性化阅读。这一命题的提出既是基于我本人四年半读贴、回贴的反思,也是权衡诗歌网络回贴利弊之后的选择。既然诗歌的现场一而再再而三地告知我们:现代诗歌早已脱离传统诗学(包括东西方诗学)的轨迹,正在做一种无轨的漫步。诗的应用不再有群体效应而只是作者的个体验证。基于此,我们的批评(好的回贴即是批评之论)为什么还要恪守此前的批评教条呢?因此:
0 o# t1 h7 G7 q  o  第一,不要把诗学的完美理念强加于单个作品之上。要尊重作品和尊敬作品背后的那个创作主体。无论是初习者还了名家我们都要待之以诗人之仪。何为诗人耶,那就是语言之巨子,自由之榜样,艺术之魂魄。现代诗人又可加上一条——孤独之幽灵。仰此,我们便也崇敬和崇高起来。我们的回贴也将基础于语言、自由、艺术、孤独这些因子和作者展开交流。- d4 b& |" T5 U( i) L5 H) y
  第二,变主体回贴为客体阅读,并将这一阅读过程在回贴中呈现出来。在阅读的进程中尽可能地走近诗歌,走近作者。不要陷入诗一旦完成便成了独立于诗人之外的作品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误区,不要太夸大读者的再创作之能。要之,不要说普通的读者,即便研究诗学的专家也不见有几个读出《诗经》《离骚》李杜之外去的。
4 W* N, o: R' e  第三,诗的人性化阅读。还体现为平等的交流,在置于读贴之后的善意的批评和诗学己见的陈述。这个批评与陈述不是首先强加于作者、作品的,而是实现与作品的沟通之后,作为进一步研讨诗学与主题贴作者交流的补充,也是提升回贴品位的举措。
9 Y; x# X; s. L( m) Y, x- s% u/ o  第四,基于上述三点的人性化阅读,如同我们不能将诗学的完美理念强加给单个作品与所有作者一样,也不能强加给所有的版主和参与回贴的每一个人,并且不能据此作为审视回贴的参照,而只是作为一种理想的阅读推荐给读者,并使其成为自觉的选择而通行于网络之上。1 [/ ^: ^  d/ w# j% ?
  第五,作为对这一人性化阅读的响应,主题贴作者在接受到此类回贴之后,也应“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而不至于以大家自居,对回贴不屑于再顾。这样“回贴诗的人性化阅读”便会蔚然成风,成为新的批评景观,反推批评教条的演变。“诗歌网络”的写作、传播和阅读的链条才不至于脱节,“诗歌在网络上的行为”才能不断推进而有可能真正独立于文本之外。; }/ }- X2 |- t6 K1 V% [  k1 N
  以当下诗歌网络论坛的情形看,“诗歌网络”是不容乐观的,相当多的论坛只是摆设,给人以退潮后落荒的印记。但我们也看到在几经潮汐之后,作品诗含的加重,作者诗品的提升,一个稳定的诗歌网络写作群体正在或已经形成,落伍的只是我们的回贴还停留在起点的基础上,以为几个字就可以打发作者和作品了,殊不知这样的回贴将会导致诗歌网络行为的回流,使其重归于文本。真不知道诗的网络阅读之外,除去学生的课本,还有几人在阅读诗歌?诗人们集中精力和时间,进行诗的写作,这是无可非议的,但网络的这个场,同时又要求诗人们既是作者又是读者,是要做一些精力和时间的分散的。提出“回贴诗的人性化阅读”这一需要及时填充的命题尚有待于诗友们的理解和支持。也从这贴之后,在论坛的回贴我将实践于这一刍议,验证其可能和可行。
- U7 K  Q  o* t+ _3 n/ b/ B% B" R9 G* v) v3 q% z9 s5 y6 s
附:7 s; _4 i: k" ]: @! T5 t

5 i0 w9 q& C& u$ v: ?8 n& U: z致读者) N" x5 Q) M0 R4 V  f5 Q3 K9 S
8 ^0 a" z6 p% D  l' U3 L
你不可轻视8 m/ S) J9 h. v- c/ q1 d7 @# q1 Z
来自灵性的分行
7 A2 y8 K7 [% _如同不可轻薄
  P5 Y/ e4 k2 k/ ]8 P你的母语
) j# K4 j  H& K( T5 T: K3 W- m* {7 ~2 y3 j
在这个世上" W" k8 g% z8 H  j5 v) C# g# D; l
唯一的纯洁只有诗; K* @2 p, |  O, M+ R. @$ `
还在坚持
/ }2 R- M1 p" t+ L$ e; O人文的对话5 x2 X( g& n1 A! U2 X# k( i7 l
' ^  L8 I' x  @" O$ M8 y2 |% |+ u/ n
无论是垃圾/ y; Y9 q  Q6 {5 x" Y# i
还是下半身9 k: K/ O) X( E4 c
或者诗到政治止
: u- x$ r2 q6 g  q它们都在和商品化
  s4 u$ {$ u0 G$ }( ~( Q( G作最后的一搏
6 W! w- `9 y' K$ O" D
3 }; C- F+ [9 [恢宏吧" @( g7 \3 a' ^
只有诗中的性
6 q/ n/ u6 w( _9 t) n6 E才不会成为交易
1 i! |! u& G5 T4 g3 {) R只有分行中的垃圾
. u+ B! Y. i" k, i' ^/ q才不会发出腐败的气味) o6 c7 t1 D  {5 m  ]
, x3 O8 s9 h% f) y& z  a3 ~/ g
当阳光再一次照亮4 @. W2 ]$ F# M- l7 X
每一处记忆的勾回
1 u1 O, _* n- q2 N0 C% p你将会发现
; O) K/ n. i' k) Z* Y, [$ A( s一切卑微的
: w) ~% N8 N: N. k+ c才是崇高的矿藏! X, P0 \: G2 l4 t4 ~0 |# w
7 q& `  l( r+ }& c
2007-7-7. z/ V  V: l+ J

; a1 c) X4 `! Q% S( U这个分行之后,我起先惊诧于这是不是意味着我对诗学理念的背叛,是不是意味着我将挤身于垃圾派、下半身的阵营,不!尽管垃圾派、下半身的写作并不是对诗学核心的扬弃(也许有些作品要排除在外)在"崇低"的这个幌子之下,垃圾派、下半身的写作无疑是对诗界的警告和对现实的抵抗。其所作践的并不是诗,而是诗中的陈列。但它们写作的另一方面也确实糟蹋了诗作为语言艺术的基准,太多的原生场景的摄入和表象的罗列,使其分行产生了令人不堪入目的屏障。一个月来,随着对一些作品(当然不只是垃圾派下半身的诗作,是网络上大量作品)的重新阅读,不排除此前阅读后今日的悟和对批评理念的反思,我终于发现现代诗人这个孤独的幽灵其背后仍存在的并且非常彰显的人性而非物的冲动。在商品化漫溢全球的今天,谁还执着于诗歌,就应当受到起码的尊敬。这就是本文“回贴诗的人性化阅读”的基点,解读诗中的那个孤独的幽灵。( y$ a$ w& R  Y' A5 q4 i

5 T$ a3 O$ f# y1 U! T                 观云忘我2007-8-6凌晨于诗歌网络  
 楼主| 发表于 2009-4-11 00: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看来,这篇文字正是中国成人诗歌论坛的起因之一。4 x2 W3 L+ C* n* c+ w
而中国成人诗歌网能否真的形成这一回贴的风尚呢?看来尚须时日。
0 V+ I* W9 {% u: D; k1 J$ t0 Z4 F/ n
向所有来中成注册的文朋诗友学习!7 C# `4 T2 K7 r
向所有来中成注册的文朋诗友致敬!
发表于 2009-4-11 09: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读诗,普遍缺乏认真的风气,一目十行,浮光掠影。- u6 n0 ]$ {/ e( c" B
——我们中成不能这样!
发表于 2009-4-11 09: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阳光再一次照亮
0 p% ^) i8 W" E0 l每一处记忆的勾回
. Y4 ?5 Y; F9 m6 a你将会发现' Y9 X: m9 w/ T& M  Q# h
一切卑微的9 x9 V# ], i' K
才是崇高的矿藏
发表于 2009-4-11 11: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3# 山城子
5 a- i  x* i* D. S" p- L$ d# Y) H5 A2 I1 v; U- V9 Y& A3 O- z* K: \
好一句我们的成不能这样!' M" |$ S5 F+ h3 H4 C' t
李老师好~!
发表于 2009-4-11 11: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1# 观云忘我 / m% ^+ ]! S# K0 m

6 j* C; ^) l: y   好~!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09: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7# 小小草 4 X; m* F# k8 ?! I8 \7 c" ~- X* q0 U

# v- z: o+ Z  h( D' Y游走在一个虚拟的空间里,人们将会放松自己的心情,而对写作者来说,这时候灵感往往会趁虚而入。
8 d7 j4 h0 g% C) \8 G
9 j9 N7 w  }/ ]! f' l小小草好:))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09: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 Q6 Y- F2 n" J% M* u8 o
! N" o0 R7 O9 e2 X7 _李老师不是这样,观云也不会这样,相信中成定不能这样。4 ?0 u8 U* y9 S4 S: v7 T- M5 h1 Z1 _' I

% g( t; p! e8 K# ^8 e5 P! t6 v对待网上的文字应当和对待书本上的文字一样,否则那就是网人自贬自轻。6 ?/ }+ D( z0 p9 _

0 u  x* T# r% |1 e" P* t( N:))
发表于 2009-4-16 12: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个值得一读的贴子。如果每个交流者都帜此种想法并一以贯之,则诗和它的论坛想边缘化都边缘不起来,纵使边缘化也将成为边缘学科的重要课题。
发表于 2009-4-27 19: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断地纠正和发现自己的不足,是因为我始终处在完美之外,而为了追求完美,就得从修正自我开始并以此为终结。
$ a# w  x1 b) a% w5 ^! x- i
# [( R: k2 \3 J, P: A' ^应该把他作为中成的勉言
 楼主| 发表于 2009-4-27 20: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10# 与诗为伍
9 F8 m. w! H0 E
$ X6 X# s6 C6 ]! C+ h有为伍在就有中成在!
* X* b  s% N0 b1 S说得多好啊:如果每个交流者都帜此种想法并一以贯之,则诗和它的论坛想边缘化都边缘不起来,纵使边缘化也将成为边缘学科的重要课题。
 楼主| 发表于 2009-4-27 21: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断地纠正和发现自己的不足,是因为我始终处在完美之外,而为了追求完美,就得从修正自我开始并以此为终结。2 P- v: M1 Z4 P4 U
# V: b  k% P0 j
应该把他作为中成的勉言
2 T- l1 o) k; C2 p8 s飞来飞去 发表于 2009-4-27 19:37

/ ]+ X& ]+ u1 c& Z' }, }
* J& z) K, T2 c! W) ]+ O( G愿我们共勉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