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48|回复: 1

梦里回味22.面对“油八旗”子弟的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31 18:3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青云直上 于 2012-8-31 18:48 编辑

  梦里回味(沙驼人生)22.面对“油八旗”子弟的思考
  
  2004年春天,凤云开始在独山子私立的创新外国语学校打工。
  
  独山子是一个镇,属于克拉玛依市,在全国地图上可以找到这个地名。它在欧亚大陆桥国道312的南边9公里处的天山脚下。叫独山子是因为此城建在与天山不相连的一个独立小山下而得名。
  
  石油财富让进独山子的石化大道美丽宽敞。矿区的建筑,张显着石油人的牛气冲天。特别是黑色大理石的上市公司天利高新总部大楼。
  
  独山子是西北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冶炼生产千万吨石油,百万吨乙烯。在中国石化占有重要位置。
  
  奎屯的私立学校正在兴旺之时,独山子也办了一所私立学校。校长康世才通过乌苏教育局教研中心,了解到凤云已居住奎屯,教研中心推荐凤云去那里教学。当时凤云课多,独山子离奎屯市15公里,课跑也不行。凤云无法答应。
  
  奎屯的课越来越少的2003年时,凤云到独山子去,见到学校领导前克拉玛依教委主任康世才。
  
  康校长个头很高大,大概快70岁,理着板寸。是北师大历史系毕业生,与凤云一起交流着教学经历学历情况。
  
  2003年夏天,凤云四川老家有事,回新疆后,听说独山子创新学校曾询问,能不能给他们上些课。凤云在奎屯的课很少,就两边跑着上课了。
  
  康校长给凤云安排了一套二室一厅的楼一层,那是石油技术学院为聘请的外国教师准备住房中的一套。
  
  康校长当克拉玛依教委主任时,创办了克拉玛依电视大学,他有聘请外教的资质,而独山子石油技术学院当年建校时是康校长批的,后来也得依赖康校长才能请到外教。所以,私立学校的办公室和教室,外国教员和外地教员的住处,都从石油学院提供或租用。
  
  2004年,凤云全身心在独山子教学了。包括上晚自习。
  
  清楚记得第一节讲鸦片战争时,在石油学院花坛中采了一朵开过有了小葫芦的罂粟花,给同学们直观了解鸦片的概念。在新疆,有些地方把这种植物当为观赏花,每年它会自已再发出苖。这第一节课也让凤云很清楚的记得一个自己的笑话。
  
  独山子的石油,让这里的人们比较富裕,学生家庭都有一定经济实力。学生们也很个性。
  
  上课时,一学生未带书。长长的头发垂到鼻子前,脸皮白净,凤去以为是女生,坐在靠走廊边上,隔着走廊与另一桌男生看一本书。凤云说,你给同桌的男生看一本书吧,隔这么远你这个“女生”多不方便。班上哄堂大笑,那个“女生”开口道“我就是与男生一起看的一本书啊!”原来,凤云看走眼了,这个长发的学生,是个男生。
  
  曾经教学过的几个学校,对学生的着装和发式有一定的要求,这样长发的男生,是第一次见。凤云自己也好笑,急忙下去,握着他的手致歉:“对不起,把你看成女生了!”学生倒也心胸开阔地说:“没什么!”
  
  独山子是凤云人生中思考观察人生另一种方式方法的地方。让凤云明白了,什么样的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和机会。
  
  出生当然是决定你今后人生财富多少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人生态度也是决定人生的重要因素。从兵团农场来的学生,经历过严酷的生存环境考验,他们知道必须通过自身努力奋斗,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些学生在自觉自愿地学习着,为自己的命运学习着。
  
  独山子本地学生,石油使他们衣食无忧,石油引起世界好多地方的动乱,这点,在独山子这个学校内,似乎也有那么一点是麻烦的根源。
  
  大概在2005年,从东北来了许多的年轻人,有大学生,有石油技校毕业生,直接进入石化工厂。石化基地独山子更添活力。
  
  戈壁滩上高楼开始出现,交通道路不断更新,石化大道路上树丛花草风景如画,这一切变化,那么快,那么漂亮,那么让人惊叹,那么让近在咫尺的乌苏人奎屯人羡慕不已。而奎屯的物价不断上升,也与独山子庞大的经济实力雄厚的购买力人群有很大的关系。
  
  独山子老一辈人创业是十分艰难的。风沙大,没有绿化,老一辈后的新一代石油工人,享受着前辈成果,他们生来就有饭吃,有相当多的工人后代不为工作发愁。久而久之,用康校长的话说:“这是一群油八旗子弟。”是独山子两个中学都上不下去的学生。康校长办这个学校,也是为矿区解决一定困难和减轻一定压力。
  
  然而到这里来的学生,多年不学,想让他们收回四处放飞的心,安安静静地呆在教室里上课,不是想象得到的困难。
  
  以前听说美国一些学校,课堂上很随便,到了独山子,凤云觉得自己体会到了什么是课堂上的随便。
  
  学生们个个老练大胆开朗,不在乎老师在讲什么和要求什么,书不带,课不听,满口脏字当成口头禅。长久之后,知道他们真的是有口无心,他们自幼就从自己的大八旗中八旗父叔兄辈处听惯了那些语言。不觉得那不文明,是很平常正常的通用语言。凤云后来也充耳不闻面不改色了。这些学生,他们生活也那么快乐,那么愉快,那么无忧无虑。
  
  这段教学生涯,凤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生活,一个人到底应当怎样生活。
  
  这些学生们,难道你能说他们不是生活吗,他们一样快乐着。慢慢地,凤云由对他们的急,对他们的绝望,到不得不接受,再到可以理解。特别是凤云在看人与自然中,得到启发,一个热带雨林中,从一棵树的树冠到根部,各个层次生活着不同的生物,它们都在大自然赐予的空间里生活着。再严酷的生存环境也有它们的一线生机。
  
  凤云到年纪老了时,认识到,那些学生们,是社会的不同层面上的人,什么层面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只是有不同的人生,但的确是他们的生活。过些年,相信会看到,他们活得相当不错。
  
  
发表于 2012-9-18 09: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9月网刊。
继续写下去,结集成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