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60|回复: 9

告别十一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30 05: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月也许是中成建站以来最糟糕的月份,先是由于个别网站违禁引发的服务器的关闭,其后是本月网刊的迟迟没有推出直到最后没有了本期的消息——我将其归为自然,而不引向个人,是深信缘于个人的原因一定有太多的客观因素。
- `8 s5 q- {$ M$ @! I人贵诚信,重在对诚信度的不可妄加推测,更不可以彼此怀疑,怀疑是不信的开始,也是动摇诚信的溃疡。中成网在建站期(我把它定为三年)首要的或永远首要的是人力及其不约而盟的人际关系,是对中成未来的坚信和会员的互信,是对诗文网络行为的毫不动摇的坚持,是真格的成人和成人之美的人文纪事。中成网将努力在三年内,在凝聚的人力下,完成它的全部构件并如创作之永恒持续中成的进程。
7 X& {0 P4 b1 i每一个会员,都是中成所珍惜的资源,这包括网站的策划、运作,论坛的管理与创新,诗文的写作、评论、传播,中成网刊、文丛的编辑,出版、销售、以及包括上述众多内容在内的网络和现实之间的衔接。而这需要大家的共同支持,更需要有志同道合者,但前提却是大家有必须的了解,有一个认识或重新认识的过程,更有一个对中成的宣传和布道的过程,因此中成寄希望于已经注册中成的会员,尤其是版主们能利用在网络上的人脉,推荐中成,将中成的网刊和有质地的文字转贴出去并引荐文朋诗友入驻中成。
3 F, X5 |; b1 O; i# P在建之中,中成可能不象大多数论坛那么迅速,那么贴近时代的速度,那么迅速地波及网络,但中成更贴近诗,贴近诗创作所需要的激情和激情之后对诗的再度审视,因此中成需要构建批评,而批评就需要更为认真的阅读和理论与理性的准备。一方面,中成为所有的诗爱者,诗人,作者,文学评论家提供和其他论坛一样的写作空间,一方面中成还要致力于诗的文学评论的氛围,并尽可能促成二者的互动。所以急功近利不得,浮躁不得,而这是需要更多的朋友理解和支持的,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与坚持。4 S. X6 P: V6 u3 g7 q7 \- [
“我们的中成”(山城子语),是我们的,也是每一个会员自己的。所有的会员,只要你愿意,你就是中成之主。
* a& w' [2 H: p& e. N0 q: C; m9 e; p$ }2 ^6 t3 e3 l9 d7 P# A3 C( C
网络之后,书会不会最终消失,我不知道,但正如书山之中,总有你爱不释卷的书籍一样,那些众取网络之精华而汇成的书卷同样会成为网络阅读之外你的爱不释手。中成是有此取向的。

8 }. P; r$ @, j. y/ C目前诗歌网络成书的“见光死”,是对诗歌写作成就感最大的损耗,也是诗人难以为继而又羞于启齿的贴切到骨子里的难堪,原因很多,但没有旷世之编的精品意识不能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要知道网络之作大多数已无偿地读之再读,如不是真正的艺术之精品,不是可以叩击读者心扉之作,要读者拿钱购书还要叫好地为你去口碑地促销,恐怕真有点天方夜谭,而更多的炒作之后带来的如果是读者对诗阅读审美的进一步的失落,那诗的图书市场也真的只能进一步削减,只能更多的“见光死”地保留在自费者的储藏室或作馈增之用。
6 R) K  n9 Z3 s$ J4 d' C诗的阅读首先在网上,这就是当下诗歌状态的写实。因此,远离了网络的交流,诗的现实意义到底还有没有?有,还存在多少?真的值得深思。诗人的创作是以表达为主,还是如同其它艺术一样首先要忠实于形式呢?什么是形式?那绝对不是简单的押韵、平仄、对偶、分行、抑扬格,也不是单一的什么主义,而是起源于诗歌原理的诗歌本质的回归与尊重甚至敬畏。
* D6 O/ f% {9 g" a, r2 y) [& y
诗不是绝对不是唯一个人的表现,它是基于“大众”的个体的经验、情感与智慧,纵然有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伊丽莎白·白朗宁《葡萄牙人的十四行诗》,这些包裹个人私密的作品,它们所传达的仍然是“大众”可以至达的情怀与认识,是独特的诗艺术珍品,而不是超越人类形象思维的异类的呓语,既非是魔鬼的也非是神的。而被公认为中国第一长诗的《离骚》在陈述个人遭遇时仍然置之于那个战国后期的楚政、人文、风气的大背景之下,建于中国不朽的神话传说,成为同样的不朽。1 Y1 \3 U+ I  q9 \
中成网在无偿于为文学的服务下,也是为诗人、作者创作、评论服务的,是以诗的光大为己任的。中国成人文学网在立足论坛的基础上将致力于“作者—作品—读者”之间的交流与文学的互动。这就是中成网的指导思想。糟糕的十一月份,提醒我们,论坛已是当下文学不可分割的部分,它的存在、原创主题、读者回贴,如同剧院一样,场所、演员、观众三位一起。
8 t# D6 D4 J6 @2 `; O8 X: Z& Z& r) i- d) |+ d2 @+ B
                                  观云忘我
* \, Z2 F& H* ~2 {2 m$ q) {6 B* y                                  09-11-30于中成论坛
发表于 2009-11-30 08: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有生命的东西,都有它的波澜起伏,也如月的圆缺而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毫无例外地要经历曲折。坚信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事实上我们已经有了个很好的开端!!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0 12: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兄台的鼓励!
发表于 2009-11-30 21: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将其归为自然,而不引向个人,是深信缘于个人的原因一定有太多的客观因素。人贵诚信,重在对诚信度的不可妄加推测,更不可以彼此怀疑,怀疑是不信的开始,也是动摇诚信的溃疡。9 M6 |4 _4 j  @* S
' f  C  T7 |- F9 e8 b
!!!
发表于 2009-12-1 00: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成大写意!!
发表于 2009-12-4 04: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的阅读首先在网上,这就是当下诗歌状态的写实。因此,远离了网络的交流,诗的现实意义到底还有没有?有,还存在多少?真的值得深思。诗人的创作是以表达为主,还是如同其它艺术一样首先要忠实于形式呢?什么是形式?那绝对不是简单的押韵、平仄、对偶、分行、抑扬格,也不是单一的什么主义,而是起源于诗歌原理的诗歌本质的回归与尊重甚至敬畏。诗不是绝对不是唯一个人的表达,它是基于“大众”的个体的经验、情感与智慧,纵然有如私密的莎士比亚的十四行,伊丽莎白·白朗宁《葡萄牙人的十四行诗》,它们所传达的仍然是“大众”可以至达的情感与认识,是独特的诗艺术珍品,但不是超越人类情感的异类的呓语,既非是魔鬼的也非是神的。而被公认为中国第一长诗的《离骚》在陈述个人遭遇时仍然置之于那个战国后期的楚政、人文、风气的大背景之上,建于中国不朽的神话传说,成为同样的不朽。
# J) T2 Z! W) \: u- b/ O% Y
( D! ?( _; C$ j/ m* B8 M( P再读!
发表于 2009-12-8 20: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没买书了,也源于自己经济上的窘迫。网上阅读是一个新途径,更是增加了与作者的互动性。从这一点说,我们比前人更幸运。
2 Y$ [8 e+ H6 M! r- _最近这段时间我很少去哪里,单位琐事繁杂,文字活没完没了o(╯□╰)o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16: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好!
8 ^! j0 ?, u# X% v
( s* U" j- l. H7 B: u6 p  R8 [' r$ k7 m谢谢所给予的支持!
发表于 2009-12-19 20: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雨后总是会出现彩虹的,观云在一步步踏实的向前走着,还有你身边一群兄弟们的支持!
发表于 2009-12-19 22: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月稍纵即逝^# n, L' b5 p7 a  O% R# D

3 {+ ~+ V8 E2 i1 c所以有紧迫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