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76|回复: 5

中成诗界网刊2011-7月(总第24期)[卷首语·编后]选稿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4 10: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卷首语
) e4 n; d: Z& Y; G% d8 {8 R- `& K# ~' b8 E8 @% W/ X" N
给观云忘我的一封信$ A  V1 ^% H8 r. ?7 U
文/与诗为伍2 z, D# E4 r+ P5 d% I' U

7 A0 ~2 W0 s2 y' x& U  今年你在五月期的卷首语中谈到了中成诗界的定位问题,个人以为很及时,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是中成的思想。一个没有思想的非商网站是不可能长久的,因为娱乐本就是短暂的,并且它会不断地迁徙,正如人的移情别恋。1 K8 @; n. h' ]& }
$ t( X. t. e+ U% J# q9 ^
  人们常常地指斥那些移情别恋的人,以为这是不忠。其实这些指斥别人的人,他们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那就是情感的基础原本就来自于外界,当外界的因素发展到主宰情感的变化时,情感就得转移,它要寻求新的土壤和营养,以滋养它生命的活力。只有濒临枯竭的情感,才选择落叶归根,否则它们永远招摇在生命的枝头而且绿色。. o: }7 G# `. z2 N

2 m0 Y3 W  l! A7 S" X( \  但如果和思想、信念在一起,情感就不再是单纯的青枝绿叶,它们就成了一棵大树的树冠,根深而叶茂。思想就是它的主干,信念就是它的根,它才能坚定而不移,无论春夏秋冬,它总在挺立着,并向着那个可能的高度不悔地上长着,直到完成生命的周期。
: G+ I  d7 U& [& f, g# |  [
: u+ h5 ~9 q, t5 V2 S. r, |  我希望中成是一棵树,一棵因理想而坚定不移的树。自然确立了方向,就应当朝目标前进,无论是长在山岩上,还是沙漠上,它只要植下了根就能生长。它思想的主干才能传播来自根的营养和叶的光合作用。另一个与之相对应的,那就是中成毕竟不是一棵树,而是由一群人支持着的论坛,这样就增加了自然因素之外更多的人为的不确定因素。所以人的思想就更为重要,左右着中成的生存和发展的方向,甚至不是创始人所能掌握的,这就是更多的论坛一开始轰轰烈烈,其后便无声无息。
8 [6 [) `! d  y$ A, a
: U* w% r; ]9 b4 w( e  理想包含着信念与情感两个部分,但只有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才能由行动的细节而抵达彼岸。否则它的信念也会改变,如同树会被连根拔起。
7 s& g" E2 s$ _% W4 V+ G8 M
! }$ R7 n0 i- ~' K# y( H  目前的中成,生长是缓慢的,好像它天生就植在一块营养不良的土地上。而它偏偏又是一棵急需要营养的树,否则就因先天不良,需要改良土壤。这让我想到了改良与革命的问题。其实,有许多时候,人们所说的革命,只是改良,因为它改变不了本质;而无意中的改良,却因发生了种子的变异成为实质上的革命。二者之间其实是很难说清楚的,只是人们的择词不同而已。但同一个人若改变了他的措词,则意味着某种观念的变革甚至逆转。
) @% o* t, J0 _6 D; F1 v- J
2 T: s  f3 W' X( p, W  在网刊的定位中,提到了一个字——场,即中成诗界论坛,中成网刊就是这个场的缩编,这对网刊与论坛的步调一致是有帮助的,对论坛的人气也会产生带动。但网刊不能消积地等待这个场,要积极地推动这个场,说白了这个场就是当下诗歌写作在中成的一个极小的标点,我们现在所做的不仅要标点好,而且要写成文章。写出具有中成诗界这个场景的诗况来。因此等待始终是被动的,能够不等的那就别等。比如“会员跟踪”,原有的意思就是会员的最新动态和他的最新作品、以及相关的评论,来集中推荐一个会员。但现在成了事实上的过去稿件的汇集或重发,是始终只代表过于的而非当下的这个场,诗歌现场。, s: ]. r+ c( Y" l
$ a- e7 B6 j1 {* S
诗人们在哪里?哪里才是诗的第一现场!生活,来自生活的诗的写照或纪实,来自诗与生活中心灵的碰撞。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确定网刊的栏目,使其更能体现诗写作这个场,并引导这个场,不仅是记录,还是构造,用栏目去引导写作。
* x+ e& w; _3 d6 s( ?" Z, B+ Y9 Q( C$ v2 t. |4 Y- ?% @/ ]
2010年7月
. W. i; S( x4 h& B9 |
 楼主| 发表于 2011-7-24 10: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编后% b/ F' C6 r* l7 h

4 G1 v+ C0 o* Z6 I1 [; k自己开口, Q8 ~( i( h5 K, B
文/ 与诗为伍
& o' b; [! \- Q$ p4 ^: ?5 z  `: C  z  }! U2 Y
  我们确实需要诗人自己开口,讲述自己的创作。展示其诗作背后的真实性。大诗人歌德,也有一本谈自己诗作的书《诗与真》对其诗及后来的影响很大。. Q# G8 l# x' D; y: L
* M) I1 M0 k7 X
  现在,我们有一个不好的现象,就是一些作者喜欢引用“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为诗歌是多义的,可以仁者见人智者见智,乃至将阅读所产生的“再创作”推到极端的地位,从而导致诗的无解性。其实这只能说明,我们正处在一个晦涩的时代,或相当一部分诗人存在着晦涩心里,他们想表达的内容,却不能畅达地表现出来,因此这内心的真实就大大的打了一个折扣,从而其艺术的真实性也就让人质疑。诗品和人品之间存在着的距离被拉大,诗人的社会地位当然地也就跌进了低谷。1 ^! j# s8 M  W; f

% ^: n4 I5 E& L$ G  在回答‘读不懂’时,作者又不从“现有的文字”进行导读,相反任由一些评论家,云里雾里把一些原本从原作里读不到的内容再塞进去,扩展成非凡的作品,于是继续地蒙人吧……其实,既有诗以来,有多少诗是无解的呢?李商隐的无题诗,终就只是个别,但是我们现在就有些人把个别当成了普遍。诗人不愿意直接地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但又不得不说,于是采用多重的修辞手法,这没有什么不妥,也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但问题是我们不能本末倒置。) _4 Y0 ^$ m7 c0 z! a0 |5 j4 r
! v2 h8 I; c! D, e! r% x3 l; Q" f$ `
  真善美(有人可能觉得都老掉牙了)和生与死一样,就是人类跨不出的门槛。永远也不会过时的。一些作者,拒绝回答读者的质疑,造成了写作与阅读的隔膜,甚至有人打出了为明天写作,那么这个明天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作者所晦涩的内容。
9 M' ]% s6 y! {7 V4 o( w- F$ F4 Y
$ {- q! F: ]( T  朦胧是诗美的一个过程,诚实是诗的根本。晦涩难懂的不是诗的内容,而是一些写作者的心里。当然,我们现在可以不理会这一部分了,因为我们正在倡导着写与读的交流,作者的吐露心声。
: F4 }% p( G- P! F  C7 W. W
, ?7 W' C+ w' S, x附:3 X. I& f' t8 f. z* F0 _/ m" ]' `
0 t' Q) [- @) a" W- }( d
这是为伍在我的《说冬青》帖子的留帖。很切中诗界时弊,故代为单发出来!——山城子
 楼主| 发表于 2011-7-24 10: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选用与诗为伍的两篇文字,分别做为卷首语和编后。7 K. \. W1 }& F: o0 [5 G. u
0 e: c6 x0 _# T% y6 e& C0 l
与诗为伍,是中成诗界坚持诗的立场的标志之一。与诗为伍的一系文章所反复阐述也是诗的本质性论题,是值得朋友们阅读的。
发表于 2011-7-24 13: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兆玉兄弟亲自来编选!!
发表于 2011-8-20 06: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我做得太少。谢过城子兄!
发表于 2014-3-12 15: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好帖子,推荐加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