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首诗由于城子老师的点评在《中国诗歌》引起了题内题外的热议,这在中成是没有的。同样的帖子,城子老师也在中成发了,可响应者寥寥,由此可见中成的寂寥。这里我们不说其他,还是先说说《只是我》
只是我
诗/哑榴
绿着
我不是草
芬芳着
我不是花
我只是我
在大自然里
我只是人群里
进行光合作用的健康的
语言,绿的灵感
这个首先是一首诗,或我们曾长久以来认定的一类小诗。也就是新诗以来冰心式的小诗。这一类诗的特点就是呈现诗人的瞬间的意念。请注意:我用意念而不用意境这个词。是因为这一类诗中,大都有意而无境。境在这里不只是境界的意思,或者说诗的意境只有在诗的内置环境中才有着落,所谓境界的高远是由诗的内置环境所决定的,而不只是由某种意念所单一构成的,离开了一首诗的内置环境,诗的意境也就无从说起,而只剩下某种意念了。有一些短小的哲理诗所传达的也只是某种意念,这和一些摘句差不多。如“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它是可以单独出来的,并被广泛地引用着,成为雪莱诗的名句,但只有在《西风颂》中我们才能感受到由诗的意境所构成的那种强烈的震撼,否则就沦为一种常识了,那是诗和诗人的悲哀。再回到哑榴的《只是我》。请允许我重新排列一下:
绿着——
我不是草;
芬芳着——
我不是花。
我,只是我。
在大自然里
我只是人群里
进行光合作用的
健康的语言
绿的灵感
为什么要将其分节,是因为前五行确实已构成一个语意的单元,并且相当完整,其意是说:我绿着,鲜活着,芬芳着,但我不是草,也不是花。我,就是我(人)。这里突出了“我”的独立与迥然。也是哑榴常现的个人精神体写照。接下来就是具体的阐述了,但我同样认为可以再简洁一些。虽然将”我只是人群里“置于”在大自然里“之下,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但从本题表达的主旨来看,似乎不必如此。于是,直接为:
《只是我》
绿着——
我不是草;
芬芳着——
我不是花。
我,只是我!
在大自里,
在人群中,
进行光合作用的,
健康的语言、
绿的——灵感!
个人以为这样更紧凑些,也有一气呵成的感觉,同时更凸现了个性”我“的书写。至于诗的有无韵的问题,在这样的篇章里是不重要的。重要的在我们读到了耳目一新的”我只是我“”进行光合作用的健康的语言绿的灵感“。这里健康和绿都是积极的因而也是鲜活的,是哑榴积极人生的写照。在绿的灵感之间我加了个破折号。或许符号的添加反成累赘。
11年7月13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