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51|回复: 3

跟着铃子们去采风,聆听铃子的心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9 16: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跟着铃子们去采风,聆听铃子的心音

——学习清荷铃子的六首诗

/ 山城子

邮箱603577970@qq.com

山城子从清荷铃子的新浪博客上看到20114810日,“桃源梦,诗人情”——清荷铃子诗歌研讨会在湖南省桃源县圆满成功举办,很为我的这位网上好友高兴。全国有近三十位诗人参加,这阵势也令我羡慕。羡慕之余,就来学习学习吧。

说“跟着铃子们去采风”,那是我的想象。我哪有跟着这么多诗人去采风或游览的这个福气,只好虚拟了;说“聆听铃子的心音”,这很真实,因为铃子在那次游览或采风之后,陆续写出六首诗,存于她的博客,而那上行走的文字,本就是她的由衷——那不就是心音了吗?

今天有些慵懒,不想太动脑子拟小标题,索性就把铃子的“诗观”拿来一用,反正是学习,就连同诗观一起学吧。我只是把诗视为“人生的雅伴儿”。这太简单,赶不上她的认真,还分出个一、二、三来。

1用最朴实的语言,书写自然/真实/美妙/痛感的诗

铃子先强调的是语言,强调的是“朴实”,而且追求到“最”的程度。这让我肃然起敬。因为当下网上诗歌写作,很有些人追求的是不朴实,但也不是花哨艳丽,而是打乱语言秩序不合积极修辞原则的胡乱拼凑。我说读不懂啊-人家还振振有词说这些词语都是“生活的角色”——原来是他个人为生活细节规定了许多自己想象出来的替代词语,而别人不可能也那样想象。这简直还赶不上“宝塔镇河妖”的黑话那样,小圈子里还可以交流。不说了-太令人沮丧。

说铃子的“最朴实”。

“从遥远的海边小镇,返回到你的身边

像返回到我的故乡,倚在你的怀里

多么好听的声音——

诗人的,树叶的,鸟儿的,花朵的

还有我越来越不平静的喘息的

仿佛你也一直等着这一刻的到来”

这是第一首诗《夷望溪的古樟》的第一节。

说朴实,就是简明又通俗,明明白白、干干净净的句子。你看,这不就是了吗?说“最”,大概就是还要朴实得艺术。否则,缺乏诗性,即或把句子拆零地排列,也不是诗的。

艺术在哪里呢?从第一、二行,到第六行的三个“你”(古樟)的复沓,就成功地使用了积极修辞的拟人格,所以读来亲切而活泼。再看三、四、五行,很美丽地使用了定语后置的语法规则,从而造成了一个定语后置的长长的词排比和排比的先紧促而后舒张。还不仅此,诗人竟能将“诗人的”与大自然的声音,那样自然得体地并列在一起,然后再细节到自己。真个妙极了。

读这一节,我就想象那古樟,是否也在等我了,且听到了诗人因激动而喘息的声气了。

单从这一节,我也体会了铃子的“书写自然/真实/美妙/痛感”,确实是真格的哩!写的是自然景物,而且绝对真实,也美妙呀!那么“痛感”呢?嘿——这“痛”应当理解为“痛快”或者“痛楚”。高高兴兴的氛围,就是痛快;反之就是痛楚。这一节,合前而非后了。

我是很随意地拿了开头当例句了。其实这六首的美丽,从哪里撕下一丝一缕来,也都是一样的阅读效果。

“与小花们走在一起,似乎能听到古人翻阅竹简

似乎他们在阅读我:那时我骑马观花,迷失山水

那时阳光正好,蝴蝶安静

有一只白鹭从头顶优雅飞过……”

这四行是在第二首《石阶》摘的。语言还是很明白也很艺术,写的还是自然,反映的还是快乐的感觉,还是很真实的情感。

2以“我”入诗,诗意地生活,怀抱对文字的敬畏,抵达内心神智澄明之境

以“我”入诗,既是传统(比如屈原、李白),也是现代(比如网络诗歌大多是反映自我)。诗意地生活,我很赞同,比如我现在学习她的诗歌,汲取她的技艺,也是追求诗意地生活。诚然,怀抱对文字的敬畏这点,已经从第一部分的学习印象中证实了的,铃子绝无蹂躏和亵渎语言的丝毫倾向,实在是很尊敬,而不越雷池(传统的语法与修辞)一步的。关键是她努力的境界令人神往——“神智澄明”啊,岂是一般心地不干净的人所能窥得的吗?请看:

“游船返航了,我不住地回望这条由

郦道元作注,袁宏道着色的溪流

让我的身影开始摇晃起来

仿佛久远的一场征战在体内回响

我从船头走到船尾,又钻进船舱

我好像把自己弄丢了

我仔细查看诗人们倦怠的脸庞

他们也把自己弄丢了……”

这是第三首《夷望溪游记》将要收笔的一节诗。前面的两节,已经从所游览的景点上美美地铺垫好了。将要落笔,这“神智澄明”的胜境,就从对过度用于自然美景与人文经典的欣赏与追思所消耗的体力与脑力的生理(疲倦)的补偿中,然我们也获得了美感。也许,诗人把自己丢在甜美的鼾声中了。“他们”(近三十位诗人)也都丢在梦中了吧?而只有虚拟跟随着的我,在一旁美美地笑——什么是诗人呀,就是一群用意拥抱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实的语言疯子!不疯,哪里会造出这样令人神往的诗境?

再看:

“可是我怎么看,那座山峰像极一个七品县官

他戴着乌纱帽,拿着竹笔在这里指点书画

旁边的小山峰紧紧地依偎着他

诺——,多么幸福的存在!”

这是第四首《水心寨》第一节后边的四行诗。虽然写的是毛泽东诗词里的那位“陶令”,但你也不能不说她不是以“我”入诗——“我”对古代最著名的田园诗人的肯定与崇敬呀!更不消说这生活(此时是参观游览)是多么诗意了。境界无疑又是另一番的“神智澄明”呢。

3不是我来写诗,而是诗来写我


文如其人,诗也如其人。说不是我来写诗。是的,有了我来写诗的观念,那诗一定就是“写”出来的,会留下许多“写”的痕迹。而说是诗来写我,则这诗就是诗人感情天然流泻出来的山泉,不必说自然就生动活泼,一如活泼生动的诗人自己,天衣无缝的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我理解铃子这第三点,是从诗作的质上提出的高标准的要求。这要求用得着鲁迅先生的一句话,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欲求诗作的优秀,还是先做个优秀的人。两者合一,才可能是个优秀的诗人。

我相信铃子就是一位优秀的诗人。还得有诗为证——不是特意表明自己是优秀诗人的文字,而是我这里写学习心得顺序下来该是第五首诗了,请阅:

“可你如此单薄瘦小

握着你的手像握住了我的疼痛

再也不想离开你了

那走开的只是我的身体

我的灵魂已决定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这是第五首《小野菊》中的一节诗。之前已经拟人了,这里继续拟人。这使我想到那些来自山里的打工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弱势群体中的弱势。诗人已经把人生的立足点,或者说她的诗创作的立足点,踏实地放在了“小野菊”们的地界上了。这就难能可贵,就决定了作品的人民性,也决定了她为什么不用晦涩的诡异的语言行文,而是朴实如小野菊们的言语娓娓道来。她是要与劳动人民交流感情呀,当然得用劳动人民本色语言来抒发来呼唤或呼喊!

“那一瞬间,我被你轻轻一靠

就柔软地倒下了,再也不想直起腰身

我也愿意这样静静地躺着

看看头顶蓝蓝的天,听听脚下

夷望溪里的水,推着岁月缓缓地走

知道吗?我会一直守在这里

坚持不懈地守在这里

因为这里有你浓得化不开的体温”

这是第六首诗《我会一直守在这里》的结尾。

铃子的这六首诗,配了许多这次游览的图片,大多是一起行走的其他诗人拍的。而唯独这第六首配的照片是她自己动手拍的——一位戴着西瓜形遮阳小帽的农家小伙子(我特意看了诗人们的合影里,没这个小伙子)。背景是一片小黄花,与上一首暗合。这回面对的是小黄花一样的人,所以不用拟人,行文中却插了拟物(小黄花)。这应当是上一首透出的民本思想的继续。是她站在人民立场,书写人民,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誓言般的表达。这时我们看到的不是一行行的朴实,而是活生生的一个清荷铃子本人。

我总算理解了什么叫做“诗来写我”了。以后,山城子也不要写诗了,向铃子学习——让诗来写写山城子。

2011-5-9于黔中文化村

 楼主| 发表于 2011-5-9 16: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夷望溪的古樟》

从遥远的海边小镇,返回到你的身边
像返回到我的故乡,倚在你的怀里
多么好听的声音——
诗人的,树叶的,鸟儿的,花朵的
还有我越来越不平静的喘息的
仿佛你也一直等着这一刻的到来

依稀看到你瘦骨嶙峋的样子
从夷蛮纷争里逃脱
由一个拴马橛长大到地头乘凉的树
再长大到今天可供游客观赏的大树
这一路,你走了888年
此刻,我看到你是一位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智者
轻捋长长的眉须,看着飞去又飞回的白鹭
看着夷望溪里来来回回的船只
看着田畴里的花开花谢,春耕秋收
看着脚下歇息的村民和老牛
轻轻掀开黎明,关闭暮色……

很骄傲地抱着你——
抱着你的那一刻,我听到的不再是风雨
而是雀舞和蛙鸣,而是叮咚的溪水声
仿佛是你将我从一场梦里拉出来
又仿佛是我将你一路寻找
那么多的缓慢和无声,那么多的眼泪和无眠
都是因为那一片无限延伸的诗意空间
其实,你一直为我遮风挡雨
这一路有你,多么幸福!

2011 05 04

《石阶》

我爱过的石阶,你们走过——

我爱它从回忆里走来
并夹携带着一阵清凉的晚风
那时它倾斜在沅江边
一小片月亮正好耷拉在
一低一高的肩膀上
那时江水柔软,那时柳条柔软
那时一条通向黎明的路
柔软,无语。
我知道,那时只要一张口
所有的积淀下来的糖分都将被风吹跑
所以我宁愿握紧酒杯,不停地喝醉
把自己喝得比月光柔软……

我爱过的石阶,你们也爱过——

我爱它从浅浅的溪水里走来
踩着光滑圆润的鹅卵石
又经过十万亩油菜花开
虽然它不再年轻,身上长满了苔藓
或被遮蔽在竹林的浓阴
可它依然呼吸均匀,向着峰顶的小庙展开笑容
我听到了小黄花们嘹亮的歌声
那是对它憨厚朴实心灵的赞颂。
与小花们走在一起,似乎能听到古人翻阅竹简
似乎他们在阅读我:那时我骑马观花,迷失山水
那时阳光正好,蝴蝶安静
有一只白鹭从头顶优雅飞过……

有一条石阶,从海边一直延伸到桃花源里
我找不到不爱它的理由

2011 04 29

《夷望溪游记》

这里的水碧翠如玉
这里的山清秀高耸
这里的乌蓬船、木划子、竹筏子像蝴蝶游在花丛中
它们不时从我们身边翩翩飞过
这里的农舍、田畴、木板房、村姑
在镜子里时隐时现
这里还有勾人心魄的象鼻山,钟鼓山,月亮山,水心寨……
这里,竹林密布,海天一色——
这里,怪不得又叫“小桂林”“武陵西子湖”“明月池”……

那一天,豪华游船上,诗人们一阵阵欢呼
在蓝天绿水间,忘记自己从何而来
更不知道这江岸向何处蜿蜒
那一天,我们都燕子一样飞上水心寨
又像多彩的鹅卵石一溜烟滑了下来
那一天,我们来到一棵888岁的古樟树下
在一片油菜花地里振臂齐呼“茄子,疯子”——
我躺在一片紫云英花上面
做着蓝天和大海初吻的梦……

游船返航了,我不住地回望这条由
郦道元作注,袁宏道着色的溪流
让我的身影开始摇晃起来
仿佛久远的一场征战在体内回响
我从船头走到船尾,又钻进船舱
我好像把自己弄丢了
我仔细查看诗人们倦怠的脸庞
他们也把自己弄丢了……

那一天,我们在茶安铺集体失踪
又在茶安铺找回了自己

2011 04 27
《水心寨》

或许,那位拿着佛尘,在这里飘然而过的仙人,是我。或许,这里没有我的记忆——题记

此处,夷望溪的水汇入沅江
我看到它在水中有两座小山峰
像两个相恋千年的情人,它们相拥而立
有三座小庙峰顶,听说经常有高人登领
还听说经常有神仙眷顾
可是我怎么看,那座山峰像极一个七品县官
他戴着乌纱帽,拿着竹笔在这里指点书画
旁边的小山峰紧紧地依偎着他
诺——,多么幸福的存在!

导游说:水心寨也是水心岩,亦名怡望山
所以夷望溪就是“怡望溪”
“一望”就“心旷神怡”的溪
那么“怡望山”呢?在山顶望一望会是什么感觉?
那一天,我最担心两位诗人攀登不上峰顶
可是他们竟然像长了翅膀,都先于我到达山顶
我们到了山顶,就急着拍照,又急急地跟着大部队
很了草地下山。

后来发现,我们的大部队都被偷拍
偷拍的结果是:我们都成了镶嵌在“人”字形山缝里的风景
带领我们来这里的“重阳君”,曾经是水心寨管理区领导
这弯曲的羊肠小石阶,就是他那时策划开掘的
那三座小庙也是他那时兴建的。
他告诉我:庙上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要通过船
从很远的地方运来,再用手搬到山顶……

你看那条通向山顶的小道,多像大山的一条筋脉
你看那山顶的三座小庙,多像这里纯朴的人们和灵秀的山水
留给我们游客三个美好的祝福
我好想再去水心寨,听听它的脉动,听听它的祝福
最重要的是,我要静静地远眺一下
否则,这饱含着女人柔情的怡望溪
和暗藏男人傲骨的怡望山
错过“怡望”,多么可惜!
我生气那时,诗友们把我的注意力给转移了
变成了“遗忘”!

2011 04 25

小野菊》

不是在肥沃的田间
也不是在幽雅的林丛
只在贫瘠的河堤,我遇见了你

你比油菜花的黄暗谈一些
你比紫云英里的笑容深厚一些
你正好可以做我胸口的一枚纽扣
任暮春的风在心窗之外梳理

我跑向你的时候
风不及我,雨生活的远处
靠着你惬意的微笑,我也春暖花开了
海风吹皱了你的思念
一个旁若无人的吻
深深地印在我的脸上
天地间,一条汹涌澎湃的河流
被你悄悄地缝合

可你如此单薄瘦小
握着你的手像握住了我的疼痛
再也不想离开你了
那走开的只是我的身体
我的灵魂已决定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请允许我轻轻转一次身好吗?
我只想把渡我上岸的船只
从泪水里轻轻抹掉
我只想骑上时间的快马
奔驰在你思想的疆域
看看你和你兄弟们
还在祖国哪些角落辽阔着

2011 04 22
《我会一直守在这里》

你已经路过无数朵花
但是在去往水心寨的路上
被你轻轻倚过的一朵,这肯定是第一次
你肯定听到了姐妹们的低语
从你堆满了幸福的笑容里,就能感觉到
你像只飞倦的雄鹰
短暂地停歇, 又要起航

你只是轻轻倚靠了一下我
就要驰骋江海了
我刚好揉了一下你的肩
抚摸了一下你腰
你起身的时候,衣服上粘满了金黄
那一刻啊,你像一个皇帝走在大殿上
下面是臣民齐声的祝福
我也是你的臣民,是你路过的
轻靠过的,一朵普通的小花
我多想追随你远去,哪怕翻山越岭
但我的脚已经深深嵌进岩石
我还能走出自己吗?

那一瞬间,我被你轻轻一靠
就柔软地倒下了,再也不想直起腰身
我也愿意这样静静地躺着
看看头顶蓝蓝的天,听听脚下
夷望溪里的水,推着岁月缓缓地走
知道吗?我会一直守在这里
坚持不懈地守在这里
因为这里有你浓得化不开的体温

2011 04 22
发表于 2011-5-10 07: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文同赏。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1-5-10 15: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