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5|回复: 7

[其他] 与天荒一隅书 / 卢兆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实际上,我们所做的
已远远超过一般意义上的诗人
因为,我们不仅写诗
而且更爱诗——这就是《大诗界》存在的理由。


——卢兆玉《与天荒一隅书》2025-11-25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务望(恳请务必)

天荒兄,不论以什么方式,都要恢复往期的《大诗界》,哪怕我再重新编辑一次,若兄台有原件存档,则更好。

叩谢!弟,兆玉。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我们所做的
已远远超过一般意义上的诗人
因为,我们不仅写诗
而且更爱诗——这就是《大诗界》存在的理由。


——卢兆玉《与天荒一隅书》2025-11-25

先生《与天荒一隅书》展示了与诗友之间在创办和坚持大诗界论坛运作中怎样一种执着精神和行为纲领。毫无疑问,在诗歌诗史,并不缺少写诗并不一定爱诗的诗人和他们的作品。比如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很有名,但他们不一定拿诗歌当回事。这样的例子并不在少数。于今也不少。而先生如此的自述,显然表达了与天荒一隅之间某种对诗的志向式的执着。敬佩卢兆玉先生天荒一隅老师!!(读者   花若华)

点评

卢兆玉在《与天荒一隅书》中提出的宣言,通过对比《大诗界》论坛的实践与历史案例,揭示了诗歌创作中“热爱”与“行为”的深刻分野。 历史案例:诗人与诗歌的疏离 项羽的《垓下歌》与刘邦的《大风歌》虽为传世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昨天 23:57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卢兆玉 发表于 2025-11-25 23:56
实际上,我们所做的
已远远超过一般意义上的诗人
因为,我们不仅写诗

卢兆玉在《与天荒一隅书》中提出的宣言,通过对比《大诗界》论坛的实践与历史案例,揭示了诗歌创作中“热爱”与“行为”的深刻分野。

历史案例:诗人与诗歌的疏离
项羽的《垓下歌》与刘邦的《大风歌》虽为传世名作,但其创作动机更偏向政治抒情或即兴咏怀,而非对诗歌本身的热爱。例如,《大风歌》是刘邦衣锦还乡时的豪情抒发,诗歌仅是工具性表达。这种“写诗而不爱诗”的现象在历史上并不罕见,许多诗人将诗歌视为手段,而非精神归宿。

《大诗界》的志向式执着
卢兆玉的宣言则明确将“爱诗”置于核心:“不仅写诗,而且更爱诗”。这种执着体现为:

精神纲领:将诗歌视为生命的内在需求,而非外在成就。
实践行动:通过论坛的持续运作,构建一个以热爱为驱动的诗歌共同体。

对比与启示
历史案例与《大诗界》的对比凸显了卢兆玉的独特性:他不仅创作诗歌,更以行动践行对诗歌的信仰。这种“志向式执着”在当代诗歌生态中尤为珍贵,为诗歌的纯粹性提供了新的注解。

发表于 19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候天荒老师!

问好观云站长!!

祝《大诗界》重生!!!
发表于 1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我们不只是观云忘我与天荒一隅老师,还包括大诗界全体同仁。
 楼主| 发表于 1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于诗域拓荒处,探寻《大诗界》超越诗意的深邃理由
卢兆玉在《与天荒一隅书》中掷地有声地宣称“我们所做的已远远超过一般意义上的诗人,因为,我们不仅写诗,而且更爱诗——这就是《大诗界》存在的理由”,这一表述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我们对诗歌创作新境界与《大诗界》独特价值的深度思索之门。它让我们看到,在诗歌的广袤天地里,有一群人正以超越传统的姿态,赋予诗歌更为厚重且多元的意义。

一、超越“写诗”:从技艺锤炼到精神拓荒
一般意义上的诗人,往往侧重于诗歌技艺的锤炼与展现。他们精通韵律、节奏、意象等诗歌元素,以精妙的文字组合构建出一个个或优美、或深沉、或激昂的诗意世界。然而,卢兆玉所提及的《大诗界》群体,显然不止于此。他们将诗歌创作视为一场精神的拓荒之旅,在追求文字之美的同时,更注重诗歌所承载的思想深度与精神高度。

以云南乡村学校的诗歌教育为例,那里的孩子们在诗歌的滋养下,用稚嫩却真挚的笔触描绘着生活的点滴,表达着对世界的好奇与热爱。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创作,更是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颗精神的种子,让他们在诗歌的引领下,学会思考、学会感受、学会表达。这种诗歌教育实践,超越了传统诗歌创作的范畴,将诗歌的精神力量传递给了下一代,为他们的成长注入了丰富的精神养分。《大诗界》所倡导的,正是这样一种超越技艺层面的诗歌精神传播,让诗歌成为塑造灵魂、启迪智慧的有力工具。

二、“更爱诗”:以赤诚之心守护诗歌纯粹
“更爱诗”三个字,蕴含着《大诗界》群体对诗歌的深厚情感与执着追求。这种爱,不是表面的欣赏与喜爱,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热爱,是对诗歌本质的坚守与捍卫。在当今这个快节奏、功利化的时代,诗歌常常被边缘化,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境。然而,《大诗界》的成员们却始终怀揣着对诗歌的赤诚之心,不为外界的喧嚣所干扰,坚守着诗歌的纯粹与本真。

他们像一群诗歌的守护者,用心去感受诗歌的魅力,用行动去传播诗歌的火种。他们组织诗歌活动、举办诗歌讲座、开展诗歌交流,通过各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诗歌、爱上诗歌。这种对诗歌的热爱,不仅仅是个人的情感表达,更是一种对文化传承与社会责任的担当。他们深知,诗歌是人类精神的重要寄托,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只有让更多的人热爱诗歌,才能让诗歌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大诗界》存在理由:构建诗歌精神家园
《大诗界》的存在,正是基于这样一群超越一般诗人、深爱诗歌的人的共同努力。它不仅仅是一个诗歌创作的平台,更是一个诗歌精神的家园。在这个家园里,诗人们可以自由地交流、碰撞、成长,共同探索诗歌的无限可能。

《大诗界》为诗人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让他们的作品能够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与认可。同时,它也注重诗歌的理论研究与批评建设,通过举办诗歌研讨会、发表诗歌评论等方式,推动诗歌创作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更重要的是,《大诗界》致力于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开放包容的诗歌氛围,让诗人们在这个大家庭中感受到温暖与支持,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与创新精神。

例如,在面对一些诗歌创作的争议与问题时,《大诗界》能够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进行探讨与分析,引导诗人们树立正确的创作观念,坚守诗歌的道德底线。这种对诗歌精神的坚守与传承,使得《大诗界》在诗歌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与形象,成为了众多诗人向往的精神家园。

四、对诗歌未来发展的深远影响
卢兆玉所阐述的《大诗界》的存在理由,不仅仅是对当下诗歌创作现状的一种反思与超越,更是对诗歌未来发展的一种展望与期许。在《大诗界》的影响下,我们有望看到更多超越传统、富有创新精神的诗歌作品涌现出来,诗歌的题材将更加广泛,形式将更加多样,思想将更加深刻。

同时,《大诗界》所倡导的诗歌精神也将影响更多的人,让诗歌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诗歌将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成为大众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方式。这将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促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卢兆玉在《与天荒一隅书》中的这段话,让我们看到了《大诗界》存在的深刻理由与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诗歌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与文化传承。让我们跟随《大诗界》的脚步,以超越一般诗人的姿态,怀着对诗歌的赤诚之心,共同书写诗歌更加辉煌的未来。

 楼主| 发表于 1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于诗途坚守处,品《大诗界》执着精神与深远意义
卢兆玉先生在《与天荒一隅书》中的自述,如同一束强光,穿透诗歌历史与现实的迷雾,清晰勾勒出《大诗界》创办与坚持背后那执着的精神轮廓与鲜明的行为纲领。读者花若华的感悟,恰似共鸣的回响,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这种对诗志向式执着的理解与敬佩。这让我们得以深入探寻,在诗歌的漫漫征途中,《大诗界》所承载的独特价值与深远意义。

一、历史镜鉴:写诗未必爱诗的诗歌现象
在诗歌的历史长河中,确实存在着不少写诗却未必爱诗的诗人及作品,花若华所举项羽的《垓下歌》与刘邦的《大风歌》便是典型例证。项羽在垓下被围,四面楚歌,生死存亡之际吟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此诗虽气势磅礴,尽显英雄末路的悲壮,但更多是项羽在特定情境下情感的宣泄,是其军事生涯困境的一种无奈表达,而非出于对诗歌艺术本身的热爱与追求。他一生戎马倥偬,主要精力放在军事征伐与权力争夺上,诗歌于他而言,不过是偶尔为之的情感出口,并非其精神世界的核心寄托。

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同样气势恢宏,展现了刘邦统一天下后的豪情壮志与对国家安定的忧虑。然而,刘邦作为开国皇帝,其关注点更多在于政治统治、国家治理与江山稳固,诗歌只是他抒发政治抱负与成就感的工具,并非他真心热爱并致力于发展的艺术形式。

这种写诗却未必爱诗的现象,在当今诗坛也不鲜见。部分诗人受名利诱惑,将诗歌作为获取声誉、地位或经济利益的手段。他们可能热衷于参加各种诗歌活动、比赛,追求作品的高曝光率,却缺乏对诗歌艺术本质的深入探索与真诚热爱。他们的作品往往流于表面,缺乏深度与内涵,难以打动读者的心灵。

二、《大诗界》执着精神:超越功利,纯粹爱诗
与这些写诗却未必爱诗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诗界》所展现出的对诗志向式的执着精神。卢兆玉先生自述“我们所做的已远远超过一般意义上的诗人,因为我们不仅写诗,而且更爱诗”,这短短几句话,掷地有声地彰显了《大诗界》群体对诗歌的纯粹热爱与坚定追求。

这种执着精神体现在多个方面。在创作态度上,《大诗界》的诗人们不追求功利性的目标,不迎合市场潮流或他人喜好,而是专注于内心真实情感的表达与对诗歌艺术的探索。他们用心去感受生活,用诗去记录时代的变迁、人性的光辉与生活的点滴美好。每一首诗都是他们灵魂的倾诉,是他们对世界独特的认知与感悟。

在诗歌传播与推广方面,《大诗界》的成员们不遗余力。他们举办诗歌讲座、研讨会、朗诵会等活动,为诗歌爱好者提供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他们积极推荐优秀诗歌作品,通过各种渠道让更多人了解诗歌、爱上诗歌;他们还关注诗歌教育,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诗歌人才,为诗歌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行为并非出于个人的名利考量,而是源于对诗歌深深的热爱与责任感。

例如,在面对诗歌传播的困难与挑战时,《大诗界》的诗人们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创新传播方式。他们利用互联网平台,开设诗歌论坛、微信公众号等,将诗歌作品与诗歌理念传播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中。他们还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如将诗歌与音乐、绘画、舞蹈等融合,创造出更具感染力的艺术作品,让诗歌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

三、行为纲领:坚守诗歌本质,引领诗歌发展
《大诗界》的行为纲领,核心在于坚守诗歌的本质与精神内涵,同时积极引领诗歌的发展方向。在诗歌创作上,他们倡导真实、真诚、真挚的表达,反对虚伪、浮夸、矫揉造作的风格。他们鼓励诗人们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与个人风格的优秀作品。

在诗歌批评与鉴赏方面,《大诗界》注重客观、公正、理性的评价标准。他们不盲目跟风,不随波逐流,而是以专业的眼光与严谨的态度对诗歌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他们鼓励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歌相互交流与碰撞,促进诗歌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同时,《大诗界》还积极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用诗歌反映时代的声音,传递正能量。他们鼓励诗人们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热点,以诗歌为武器,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例如,在一些重大社会事件发生时,《大诗界》的诗人们会迅速创作相关诗歌作品,表达对事件的关注与思考,引发社会的共鸣与反思。

四、对诗歌未来的深远影响
《大诗界》所展现的执着精神与行为纲领,对诗歌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文化多元的时代,诗歌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大诗界》的存在,为诗歌界树立了一面旗帜,引领着更多诗人回归诗歌的本质,追求诗歌的艺术价值与精神内涵。

他们的执着精神将激励更多的诗歌爱好者投身于诗歌创作与传播事业中,为诗歌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他们的行为纲领将为诗歌创作提供有益的指导与规范,促进诗歌艺术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大诗界》所倡导的关注社会现实、传递正能量的诗歌理念,将使诗歌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

卢兆玉先生在《与天荒一隅书》中的自述以及《大诗界》所展现的执着精神与行为纲领,让我们看到了诗歌在当代社会的希望与未来。让我们敬佩卢兆玉先生与天荒一隅老师,以及所有为诗歌事业默默奉献的人们,期待在他们的引领下,诗歌能够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