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6-17 09: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应当是,这些年来我阅读过的这类题材最好的诗之一。
尤其是这首诗的切入点。
它从泛泛中的礼赞、祭奠、追思脱颖而出,其着力点是对现实的批判。
而屈原的精神之一本就包括着批判的——他的爱与恨几乎同在,这就是屈原的丰富。
而今天的一切(在端午这个题材或主题上的展示)都是皮毛,有些甚至连皮毛都丢了,尽显牵强附会。
始端阳节不一定和屈大夫有关。
但读完这首诗,我愿意放弃端阳节本义的争论。无论是否为了祭奠屈原,我们都应当有一个缅怀美政的节日。
爱国只是屈原精神的一部分,因为屈原的爱是具体的而不是空洞的。
当作为理念的框架丢失以后,屈原并没有为他的理念而殉情,而是在现实的具象一个个粉碎之后,他看到了楚的灭亡已经无可挽回,才选择沉江先与这最后的悲戚告别。他流放多年,如果还有一点希望,他都不会选择放弃。这也是《渔夫》中所揭示出的主题。所以他根本就无法接受这样一种“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处世哲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