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42|回复: 20

01 一首诗一个诗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31 21: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首诗一个诗人


        相关【大诗界 2016 中国好诗歌】诗会的策划动机、组织程序、实际流程及其诗会的人气度和诗会的延伸意义,王芥在整个与会过程中及与会者的感言和我散落于一些主题间的回复里,已有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当这些文字经过整理见诸《大诗界——2016 中国好诗歌 专刊》时,相信大家都会眼前一亮。这亮就在于大家敞开心胸、直抒己见,留下了除诗歌作品之外,更为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大诗界,是大家的。好诗歌,也是诗人的共同追求。但在这之前,我们确实有好长时间不敢提“好诗歌”这个词,一种弥漫的气息迫使诗歌的批评失标,甚至失语,批评的主体大都附着在对诗的一片颂词之中……。所有的诗都没有分别,这成了相当一部分人灌输在诗界的理念,并企图强迫他人接受。这其后的背景和实际情况,只说明了我们的诗歌创作还没有到集体自觉的阶段,还有一部分人受诗歌创作之外种种“功利”的蛊惑,混淆视听,曲解“诗的功夫在诗外”以维持当下的浮躁写作、文字堆积。而一些善良的人们,以为这是在鼓励大众的写作,新人的创造,是诗走向社会的再一次的全面普及。
       其实此诗与彼诗的差别,诗品的高下之分,既是一个客观存在,也是心知肚明的。某些人就是不承认这一点,掩盖事实的真相。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下半身、垃圾派写作余风未灭,他们潜入另一种形式之中,企图确立这些“诗”的全部意义。不错,当下很少人再热衷于下半身、垃圾派式的写作,这本身就说明了人们对孬诗的扬弃,和对错误理念的用脚投票。再如对概念化、“标语+口号”式的远离,以及对强烈的意识形态主导下的“使命”感写作、传教书的抵制……都一定程度的表现出诗人的自觉。至于一个诗人的具体写作,不同时期的风格转换我们暂且不提,但他初习写作时的模仿之作和后期风格成熟时的作品,及一个诗人零散的只言片语和他的定型诗稿,我们也不能总是说它们全部是一样一样的吧!话说到这个份子上……其实再论证好诗的是否存在、诗无有好孬之分,已显得很是天真的多余了。因此我们推出【中国好诗歌】的会展和直接提出好诗歌的命题,显然是有一定的针对性和诗学指向的。
       网络诗象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即一瞬间的、蜂拥的、未经作者自我过滤的书写充斥在网络之间,我们对这一类“诗品”说孬,提议作者修改,使其完善,诗友间共同提高,扬长避短,有什么不妥的会触发一些人的大忌么?“好诗歌不是杰作,不是伟大的,甚至不是优秀的诗歌。它既不代表某一美学的宗旨,也不代表诗学的最高境界。它只是种种相比较下的产物。”我们一开始所确定的这条底线,说明了我们的谨言慎行。我们没有强调某种统一,说明我们对创作者的普遍认同,广泛的、多样性的定义,是适合好诗歌的。
      甚至,我们没有把能否引起共鸣引入到【中国好诗歌】中,因为我们知道那往往取决于读者与作品间的距离及其是否形成共识的焦点有多少,如果以此确定好诗歌,那真的只能是见仁见智的又掉进了诗无好孬的圈套里了。因此好诗歌从诗人的本位出发,而不是附加太多的条件,但恰恰又是诗基本条件的满足,语言的流畅,表意的清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诗作情感的真挚,至于是否直白,是否朦胧,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全在是诗的统一体中而非外界因素的介入。一首诗,就是一个诗人。证明了【中国好诗歌】对一切诗风的包容。
       当大诗界 2016 中国好诗歌会展,快落下帷幕的时候,这才是我们倡导中国好诗歌的开始。去芜存菁也是诗人的自觉选择。至此,我们提出【中国好诗歌】显然是作者、读者共同的意愿,而非一时的主观臆想。

                                                                     观云忘我2016.8.31写于大诗界2016中国好诗歌 会展现场


附:大诗界 2016 中国好诗歌 会展 期间观云的部分主题和回帖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1: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给《大诗界 2016 中国好诗歌 诗会》与会者

              观云忘我


你说了。是的。
这个世界,就什么都不缺。
但如果你不说呢?
这个世界就少了一个频道。

然后,你不仅说了,
而且说得多么好——
所有的耳朵都集中起来,
眼睛闭起来——听你的说。


2016-8-9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1: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是诗人的生命


  并不是能写几首诗的作者就是诗人,这也是全唐诗近五万首,二千八百多位作者,而后学的我们充其量能知悉的诗人也就数十家,二、三百家而已。这已是好学的读者了。至于专攻唐诗的学者怕也不能熟记全部的作者吧。而按照民间流传的说法李白诗丧失十之八九,虽有些夸大,但失传是肯定的,其他的作者呢也一定有吧,打个对折翻个倍八九万首应不是没有可能吧。
  当今有人估算过说(我想是虚估)每日能产一部《全唐诗》的量,这也有人信?
  毕竟网络以来,太多的诗充斥在网络之间,但是不是这个约数啊,又有几人一天中能浏览过数万首的诗?我想不要说数万首了,怕上千首甚至能达二、三百首的也超不出几十号人。因此当下的诗再多,个人能每日里读到终究是极少数。但每日里产生这么多的诗,也一定有这么多的阅读次数,甚至还不止,一个作者写诗自己也得浏览浏览几下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每日有多少数作者在写诗,就一定有多少位以上的读者。为什么是以上的呢?毕竟还有不写诗的也在读诗吧。
  所以诗的作者,即是诗的读者。这一点其实非调侃,而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试想我们每一位作者在完成了当日创作量的前后多抽点时间阅读阅读其他作者的诗,那是一个什么景象啊!数万人在写诗,数万人在阅读。可惜诗毕竟是圈子行为,纵然有了今天的网络,纵然在我们虚幻的视觉里诗以非常快的速度在网上传输,但能否打住一下?一首诗在网络传输的一日里(行程万里、数万里,平板、手机)到底有多少次量载认真的阅读过。唰,这手来那手去,转发,转发,还是转发……
  因此,在我看来,我们每日里的创作,除了我们自己的阅读之外,能遇到几十位认真阅读的读者,二、三个为你的诗动手认真写评的人,应该说是很不错的了。鲁迅先生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纵然在今天的网络之际,看似流传广布,也是知冷知暖的恒世名言。
  诗有读者即为幸,知遇评家即为大幸。我想懂得了这一点,并认真写诗且善待读者、论者乃至心怀感恩的诗作者才是真诗人。
  诗是诗人的生命。诗人以生命相托,而遇知己难道不是最大的愿望吗?这正如情侣,你找到了你的另一半,你还有何求呢?哦,对了,时世变迁,当下又有几人不想多几次艳遇多几个情人呢?诗人又如何不想有很多甚至更多的读者、评家。
  想想唐代——中国诗的巅峰之间,名满天下的李白何尝不是最终落魄潦倒,而杜甫更是一生颠沛流离……纵观我国诗歌史,若诗人而非帝王将相、士大夫、名门之后、世袭之家,或挤身官场、沐浴商海,有几人一生幸运、显赫。即便是近现代当代只靠写诗而誉声载道,摘得桂冠、荣幸一生的能道得出名姓的有么?
  诗是诗人的生命。这只在真诗人的心里。唯其真诗人才感恩于他的读者。这才有李白的《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的巨制及身后重托,也才有《赠汪伦》的不朽。

2016-8-17  5:07:04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1: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作业(点评 2016 中国好诗歌 参赛作品 A队几首命题)


小序

命题诗的第一要素是切题,下笔千言离诗万里的终是败笔。此是考评命题诗作的先决指标,然后才是作者的文笔、才情、境界……而和命题诗略有区别的是诗人的自由创作——考评者不能以是否切题为先决而须以诗人的文笔、才情、境界为考量。同样重要,但主次不同,换句话说命题诗作的考评比较于诗人自创多了个必须的附加前提。这是所有应题者都应当清楚的。

*《仰,或者俯》  作者  夹角


接下来的情节缓慢而惊悚,他
向下弯。如果再弯一点
整个身体就要埋进脊柱和腿骨
但这还不够,他还必须
进一步放低、缩小。太阳
在午时三刻
将升到最高,群众又向前一步
明晃晃的钢刀都弹压不住
“斩”,这个单音节的口令
还在官员的嘴里,聚拢
化开,不停地变换姿式


弯到腰间的头颅
在人间已经无处躲藏,它需要那个口令
及时地喊出来
然后刀光一闪,他活过来
甩甩辫子,仰着头离开刑场
地上那颗头颅,也许
会在停止滚动之后,眨两下眼睛
当然,这个微小的动作
也可以忽略


2016/8/21

点评:“情节缓慢而惊悚”作者在首句中就向读者提供了本诗的三点线索。情节——叙事;缓慢——叙述方式也即节奏;惊悚——高潮。总之以虚拟的一节故事来应题,多少有点勉强,但作者文笔、才情、境界,又是显而易见的。依我的看法,它日此诗单独发帖或许标题为《就义者》更好。


*《仰,或者俯》 作者  千与千寻

灵魂
卸下躯壳
用虚无的生命
逃亡,冲锋陷阵
肆无忌惮的掠夺
在黑暗掩护下
无处不在
疯狂地撕扯着

钻心的疼痛
纠缠着前世今生
看不到尽头的荒原
满目疮痍
前进与后退
无关精神信仰
只是一种
身不由己的行为

仰起头
打不到天堂的门
俯下身
寻不见地狱的路
心如傀儡
游弋在三界门外
爱是唯一的
方向与出路

创作灵感:读完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的成名代表作,灵魂《摆渡人》,有感而写。


点评:“身不由已”决定了这首命题诗仰或者俯的无奈选择,同时又是必然的选择。作者行笔流畅、情感跌宕、语词碰撞,书写了灵与肉的冲突和不可抗拒命运——爱是唯一的方向和出路。其内容可视为作者阅读《摆渡人》的一则心得吧。应当算是一首很不错的诗。



*《反转》作者  波涛


夜晚,阳光普照
所有失眠的猴子
不见血腥的游戏中

人的脖子
绳索变成美丽的围巾
精致的皮鞭
音乐样啪啪声响
指挥可以不听令

耍人的猴
叼一支高级香烟
目光远大
狂妄的住进了电梯房

它不用四肢行走
可以贪婪成性
谁在盗伐猴的树木
人开始了回归森林

2016年8月20日


点评:作者没有交代任何的背景。可视为生活中一种倒错的现象——人被猴耍。这猴当然也是一种喻指。指谁,读者可以意会,其实也比较明白,并不晦涩。从命题诗的角度看。作者是努力地切合《反转》一题的命意的。只是在文笔上略显生硬、才情不够舒展、境界未曾开合。有点怪诞。



*《指尖上的阳光》作者  诗梦仁


正午,我被喧嚣的蝉鸣吵醒
搬个木凳椅子,倚窗
静静的,享受一缕阳光停在指尖的
幸福。
其实,远远不止这些
我这租住的小屋是幸福的
刚才的睡梦是幸福的
窗外的蝉鸣是幸福的
身体里流动的每一滴血
每一处痛都是幸福的


突然间自私起来
想把这个小小的窗户
开个大大的口子
让更多的阳光倾泻
既然留不住你
只能以这样的方式
和你相拥


完全没必要,在这样的时刻
打听或知晓世界上发生的一切
最好手机关掉、电脑关掉、网络关掉
静静的,享受一缕阳光停在指尖的
幸福!

点评:快人快语。我的点评也是快乐和阳光的。这是一种比较直率同时也是真情的写作。阳光在手如何不去珍惜——青春年少把握幸福的时光。“我这租住的小屋”是本诗的诗眼。也是这首命题之作的质点。很励志的一首诗。比较正点,且语感、节奏都很不错。




*《反转》  作者 苏铁
       ——如果爱,只有三天光明


创作背景】:灵感来源于电影《夜孔雀》中艾尔莎将蚕茧埋葬在拉雪兹公墓,并哼唱送葬歌的一幕,以及她对腹中小生命“留与不留、生与不生”挣扎的过程。爱,是一种天赋;敬畏生命,是一种慈悲和虔诚。感动于她们在慈悲中,完成一次对生命、爱和希望的反转与救赎。
   
                                                                                          ——致《夜孔雀》艾尔莎
这棉质的白
丝丝缠绕的轻
覆盖在身上。万籁俱寂
——潋滟。像月光


这温润的巢
纤细的肌,微合的翼
踩着阳光的枝条,椿树的绿
——招唤鸟翅
和虫鸣


拉雪兹公墓
金色的脚链,叮叮当当
敲打脊背,青翠和忧伤——
“我的孩子,我的爱......”


向上,向上——
十万只飞蛾破茧而出
飞翔的姿势,瞬间越过尘埃
高过头顶


2016/08/19 苏铁

点评:出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是提示所有的作者,可以自标副题的。为什么?因为《反转》所给你的是一种诗路,也可以说考评的是作者的思维方式。诗路的是否宽广又能自我调节,及至反转。如果上面诗梦仁的那首《指尖上的阳光》作反转的副标题上,我恐怕会直接写上“不切题”三字。苏铁的这首《反转》(如果我看过〈夜孔雀〉这部电影,可能对该诗中所揭示的画面感要更强烈一些,可惜我没有,就只能就诗说诗)这是一首情感勃发的诗,无须反转已抵达高潮。正如诗人在创作背景中所交代的那样,“完成一次对生命、爱和希望的反转与救赎。”无一字虚写,无一行多余。清纯、洗练而崇高。

《 仰,或俯》作者  阿成

青春有种不知名的液体在汹涌,海
望不到尽头
如果此时你是一只,海鸥
你会选择何种姿势飞翔

点评:作为命题诗,我不知道如何回答作者的“你会选择何种姿势飞翔 ”也许作者所写的就是青春期的勃动——荷尔蒙的不可自控,而对《仰,或俯》这种理性选择的厌恶、烦人。

*没有找到本队另一位队友如桫的命题诗作,所以无从点评。

结束语:
只点评作者的命题诗,是我认为更能看到作者的应变能力及如何将作者既有的文笔、才情输入进每一首诗题中而是否创作出和融的意境。也检测了一个诗人能否与他人合作,能否融入社会的一个侧面。诗人写作可以是安静的、封闭的,但诗人生活方式应当是开放的。拒绝别人实际上也拒绝了自己,拒绝了诗。


借此向其他所有的诗友和评委表达我的敬意并向你们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1: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给 小妖精 的第一份礼物


  万物与万言是精美碎片

  这是我在其它的诗作里所未曾读到过的句子。仅此一句我也得为 小妖精 加精!
  在目前的语体诗(这是我对当下诗最新的认识和命名)中,从一个词到另一个词再到另一个词……直至尽兴,构成了一首首诗的诗意盎然。但读过之后,你会发现读得越多,这些诗作越来越接近、越来越接近……不只是一个人的诗作接近,而是很多人的诗作在接近——他们有将词汇集在一起的出色乃至非凡的能力,并从这些词的自然张力中获得快感、幸福、欢娱,当然也是一种鼓舞——但若止于此,我仍然感觉诗的失落。虽然琳琅满目、灿若星辰,令人眼花缭乱,但莫衷一是。
  如果前人曾批评“有句无诗”,但今天的“有诗无句”,是不是更值得我们的深思?或者我们不仅要有诗,同时还要有句。我始终认为诗句是诗的基本单位而不是一个一个的单词。至于如何锤炼从词到句,从句到诗,我不能有更好的示范,也拿不出说服他人的理由,但这样做一定比堆积词汇更艰难也更冒险,甚至会有很多的失败……但诗人不是喜欢挑战吗?
  在很多很多的经典那里,我们可能记不住它的全部,(如果不是刻意的背诵)大概多数的人(包括诗人)也难记下一首首纵然是堪称杰出的诗篇,但名句总在流传……我这样说,不是只求句而不要诗(其实诗句本身就是诗的一部分)而是在今天整体诗况空前的背景下,诗人们是不是更应当注重一下炼句。
  这一点点触发的感想,作为在大诗界有幸认识 小妖精 的第一份礼物送给 小妖精,希望你能接受。即若你不愿意接受,这也是一分好意,纵然你随手抛出,我也记住了在一首《被占有的》诗作中的“万物和万言是精美碎片”的诗句。

                         这第一“见”就想成为你好朋友的读者  观云忘我  2016.8.27凌晨写在《大诗界 2016 中国好诗歌 诗会》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1: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成熟的仪式——写给天荒一隅


  早应该知道这是天荒的诗作了,但一时未曾细读。直至后来我还纳闷A队一个叫如桫的诗友怎么没有[参赛作品]莫非也是一时太忙了没时间再来……我想这本是一次自由的聚会,来就来,不来就不来吧。现在知道了真身,想起来,还是天荒兄因为担纲组委的原因,无声的将如桫带出了赛场……其实,我是重申过非评组委是可以参赛的。
  不提天荒兄的高风,也暂不提兄的诗艺,仅此默契,请天荒兄接受我深深的谢意和敬意。但若兄不是一下子隐逸,那些命题在兄的笔下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展示呢?如反转,如指尖的光芒,如仰或者俯……终没有见到兄这几首诗作。那些来自自然的密码,那些为天荒兄所属的动物、植物、山和水的语言,四季的交替,又将呈现出怎样的在特镜下的观景,令人流连忘返……
  诗是至情至性下的产物,又何尝不是知识的汇集。天荒识大自然,识一草一木,潜心于大自然密码的搜索、解析、类别……这此令人百读不厌的诗篇,如我们每日之所见蓝天、白云、阳光、空气,小麦、大米……也如一次次走向自然,回归自然,让一颗颗烦躁的心沉浸下来,沐浴造物的洗礼……而天荒兄海选时的诗作,就其标题(8月13)《时下的曲线》、《海市的拯救》、《散板的方向》似乎已在进行属于他的这一次[大诗界 2016 中国好诗歌]的布局及至(8月16)无声的淡出:

              我在局外,为滂沱感叹。诗歌却完全
              切入其中,它在寻找新的意境


                                      ——如桫《成熟的仪式》


这一对诗的执着和[大诗界 中国好诗歌]的礼赞与祝福,又何尝不是真情再写。大诗界有天荒兄这样的常在(我最近看到的与诗为伍的一个用语),一定会走得更远、很久——它在寻找新的意境——而自始至终不忘初衷,如同人和自然的拥抱。




                        弟 观云忘我 2016.8.27 写在《大诗界 中国好诗歌 诗会》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1: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给夏末与苏铁


夏末与苏铁,
我怎能
联系在一起。

这时间的光,
并非
只有太阳。

因此,
一颗恒星——
和另一颗相距得那么远。

而我总是在移动的
人海——
那么多人,那么多星辰。

2016.8.28写在《大诗界 2016 中国好诗歌 诗会》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1: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寄 一泓夜雨兼千与千寻




夜雨
心碎了不眠人滴答的雨声
不是下
是敲

我心如昼
谁在雨夜里行走
是那远行人


千里的追寻……

2016.8.28 写在《 大诗界  2016 中国好诗歌  诗会》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1: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始和结束


你应该想到的
不是人走茶凉!而是你我是否独守空房。

一如既往的期待
当然饱满了热情——
不用再火烤也不会降温。

八月,夏秋正在交接
炎热转向温和
离天寒地冻还遥远——

何况,冬天去了又是春秋!

我在等你,
就这样傻傻的等待:

一壶茶沏了又倒
倒了又沏——我这里不是春来,
是大诗界——我们一起的家园!



2016.8.28 写在《大诗界 2016 中国好诗歌 诗会》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1: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大诗界 2016 中国好诗歌闭幕词》给王芥及组委会的一则公开微信


       芥,无论我此次是否低调。你的那篇《芥的孬言1-20》就是宏。
       因此,代表我,代表大诗界 2016 中国好诗歌 组委会 做最后的闭幕词的也是芥。
       你有对全程的最切身的感受与感动——而在别人那里只是这感受与感动的各自部分。
       站在一个高度,而把不属于愉悦的部分去掉——有容乃大,大诗界之大即是一种包容。不同的诗,不同的风格,当然还有不同的人和事。要视大诗界为一个缩影,2016中国好诗歌也是一个缩影。这缩影里浓缩着千姿百态,也浓缩着万紫千红,更是一束有待再放的蓓蕾。
       我们为之的欢呼,不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而是一次发现:诗人和读者、社会,甚至更甚于读者、社会,需要好诗,并有着对好诗的不舍的努力与追求及其内在的精神吸引,而这是读者和社会所无法实现的。
       从这个意义看:好诗歌首先是一切诗人共同的价值取向。因此,大诗界 2016 中国好诗歌 无疑是一次诗人的闪亮登场,序幕已徐徐拉开……相信,围绕着“好诗歌”的这一主题,一部多幕剧将正式上演。大诗界,必是她的主剧场!

                                                                     观云忘我  2016.8.28写于《大诗界 2016 中国好诗歌 诗会》
发表于 2016-8-31 21: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观云老师。致敬。

点评

谢谢朵儿!大诗界需要阿黛和朵儿!!  发表于 2016-8-31 22:44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2: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回帖

黑子谈诗
*学习。“谈诗”中多真知灼见,少人云亦云。
散人不仅系诗之妙手,也系诗理之大家——读此文已见大家气象。

原原 解析池横的诗
*词藻的堆积决不是文学的目的。它可以视为作者必不可少的基能。但,一篇篇文学作品又是由词汇堆积起来的,这就像房子总是由不同的建筑材料堆砌的一样。但房子是房子,建材是建材。
可能我们常把题材作为文学的材料——这相对于主题来讲是对的。而实则词汇便是一切题材的载体。所以在作家的创作中,题材即词汇的选择。
因此一个作家如果不能准确的把控所使用的词汇,使它们趋向于同一的指向(清晰、朦胧甚至暧昧都可),那这位作家肯定还不是优秀的。
就诗来讲,(一首诗中)由于可用于填充的词汇毕竟受限,那么它的每一个词都不应因为堆积而成为废词。这应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为词藻所迷惑的读者,显然也没有入文学之门。
诚然每一个作者、读者都是喜欢清词丽句的。爱文学的人不喜欢语言那是不可思意的。但喜欢与运用还不是同一回事。
一个稍微有点职业感的诗人,都不应当指望读者从自己所堆积的那些词藻里获得重构。虽然这会形成某些局限,而正是这一局限,让镜框中的艺术品有了更多向外拓展的可能,并且有了镜框内那个不再更改的凭据。否则艺术品的审美也无从谈起。或者只能流于空谈。

                                                                             2016.8.7于大诗界
张迭迭 学写一醉
*要让古体诗发光,我以为必多写当下题材,多用现代词汇,如果一味地沉浸在唐诗宋词的语境里,充其是不同方式或程度的模仿。
模仿是可以的,在诗写作的起始阶段可能不得不模仿。因为诗写作没有老师——有,就是那些前人的名作。也即优秀的文本引导了后续诗人的写作。但这对一个想长期从事诗歌写作的诗人来说 ——只能是第一站(勤奋、用功、钻研、忘我,面对文本如同恩师)而且不可以长期的滞留(如果不是无可奈何)。因为,“诗”(总量)总是需要新的内容,来富饶她的雍荣华贵、仪态万方。
一个诗人的写作既存,决定了“诗”(总量)能否对他作最后的取舍。所以新是“诗”唯一的取向。

写给《大诗界 2016 中国好诗歌 诗会》与会者  
*从这个分行,也让我联想到诗人的创作其实也是人类群体行为中的一个参与程序。多一个不多,但少一个肯定就少了。因此我们对待诗人的写作,首先是致敬的,因为他参与到群体中来,以文字(今天主要是以文字)的方式表明(或表现)诗人的意识形态。这一积极的主体介入首先值得毫不犹豫的肯定——不管诗人的意识形态到底表现了什么,甚至宣扬与群体行为格格不入的“出世”观,也还是诗人的一种参与。         而对于一首诗的评价,更多的可能是从诗界的内部所进行的多重比较和阅读的经验及一些理论的反馈形成的综合分析。
  这样对诗的审美,它的起点已远远高于诗人参与了社会的群体行为这一层面,成为诗在比较之下,对于“好”诗的评论,有缺陷诗的批评。这一审美模式本身也毫无问题。因为它已经把作者的文字当成了艺术品的诗来对待,从而多了对诗和诗人的要求。这此要求不应当成为写作者的负担,而停滞写作,相反诗人应当积极的挑战这些要求的高度。使自己的诗成为好诗。而不是某些人所以为的一个人一个标准,乃至无标准。
  诗人要相信面对作品,读者不会有无缘无故的喜欢或者不喜欢,也要相信评论者并非对诗一无所知而妄下结论。诗人有诗人的表达,读者有读者的欣赏,论者有论者的评论,如果这样彼此分道扬镳或者南辕北辙,那就失去了诗作为人文支柱的意义——也就失去了诗。诗之所以一直长青,不止于诗人一直参与着人类的群体行为与时俱进,而在作者、读者、论者的三角关系始终不曾断裂。纵然现在诗的读者剧降,也仍然有人在读诗(或阅读);尽管批评失准,但仍然有好诗者不辞余力。
  诗人从来不是孤独的,孤独感可能源于不被理解。但为什么不被理解呢?这类诗人如果想到了这个问题(不一定要相通,相通了当然更好),他可能突然间会觉得他的周围事实上有许多的朋友或亲人。                   2016.8.9-10
     
*  作为一个读者,其实有时我也不知道怎样评价自己。但以四十多年的诗歌阅经验来作垫底,如果一首诗让我这样的读者感觉到莫明的读不懂,不清楚诗人到底要表达什么……遇到这种情况(不夸张的说)起码有50%的毛病出在诗人的表达那里,作为读者的我自己打一下板子也有50%的毛病吧。但诗人是不应当把所有的毛病都推给读者,而把自己捧得高高的。
  我们不说妇孺皆知吧,起码诗人们之间能互通“有无”吧。美、情感、思想,这些东西如果在诗人们之间都无法顺畅的传递的话,不是表达的问题,就是这些“美”、“情感”、“思想”出了问题。有没有一首诗中在这些方面出问题的呢?肯定有。因此,诗人们总是要摆正并处理好“作者、读者、论者”这个三角关系的。如果一个诗人使这个三角成为铁三角,他一定是对诗花了实实在在的功夫。
  当今天,一个如此开放的时代,信息四通八达,一些诗人还在“闭关自守”的自以为是这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


诗梦仁 我只爱
*是因为拥有而不爱呢?还是因为不爱而拥有?
正如爱是因为挥之不去呢?还是挥之不去而爱?
本诗,所呈现的只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并没有实际的或能说服读者相信你是至诚的内容。诗不能只是一种空洞的表达。
因此,全诗只表明了一种姿态,而非真切的情感。进而
我不爱城市的
我只爱家乡的
尽管
同一枚月亮
就显然是一种没有由来的偏执了……或者在诗人的心中有由来,但诗中确实没有啊……   当然这最后的一节有点意思,但放在全篇中几乎没有什么作用。


阿成改口
*阿成有此见地。坚持必有收获。
真是感人的根本,美是漂亮的着装。真和美原本同在,但在某些人那里发生了分离。这一现象也反映在不少的诗作中。
问好!

**给阿成
跟我走吧,明天就出发,
内心的烦恼,
或成为豁达。

人世间多么美好,
尽管时常有太多的坏习惯。

人一旦生下来,
不就是为了看看。
——
人生风景无限!

  观云忘我

2016.8.8

小白 雁字加时
*从什么命啊。

首先这不是三首小诗,而是一首诗《雁字回时》的三部小曲。
其二作者以自己的视角为转移,系即景抒情。
其三这首《雁字回时》正应了“一切景语、情语皆诗语”的古论。
其四作者的用笔细腻、沉稳、洗练。但该着力的第三章节,确明显地取巧而收得急了……

我也喜欢小白!


半山 录取通知书

*心拎着,这牵挂
由近及远 
由近及远—— 
直到一次次平安归来的那一脸脸喜悦。

一并凑几个行句。

小飞 江河行
*作者才气纵横。
有历史,更有现实。现实人生才是我们的第一选择。
诗的身子可以长到天空里去,但诗的双脚也即诗人的双却始终离不开大地。



*小鱼儿您好:

  首先衷心的感谢您的积极建言和对正在进行中的[中国好诗歌]动态的密切关注!并欢迎您继续提出宝贵的建议!
  又因昨日有点私事自中午直至今天早晨,都没有上网。由此未能及时回复您的帖子,现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
  而王芥所发出的《回小鱼儿的公开信》大体上代表了 大诗界 2016 中国好诗歌 创意活动组委会及我本人对您建议的理解和学习。现只就所谓的“雅间”问题(组委会所称的各队互动论坛)再作如下的几点说明:
    一、各队互动论坛的设立,其本意我在快讯里已表达了明确的述意。
    二、这只是阶段性的一个“设施”不会影响也不该影响到您所提的初心的指向。它是各队为了推出属于本队的对决选手及作品前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对作品进行反复修改的队友间互动,就像一个诗人的写作不会将自己的修改过程展示给读者一样。而这个过程是需要安静的、沉浸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割舍。
    三、也是最明确的即经由各队互动论坛诞生的选手、作品的信息,将毫无保留的公开的发布在相应的版块,加入集体的亮相与评判。从而结出 大诗界 2016 中国好诗歌  最终的硕果。
    四、所有参与这场好诗展的诗友,都将受到我们至诚的接待。一时的冷清,只是因为组队时各自在选择的原因。就大诗界来讲,诗人才是最宝贵最需要珍惜的,没有诗人何来大诗界。因此我们将会以积极的长期的真诚相待所有的诗友。这一点大诗界始终在做。当然还没有做得很好,但我们会继续努力。
  “活动”是一时的,诗人的创作、诗友的交流、诗的传递则是长期的,一个优秀的诗人,一首好的诗歌他们的影响力可能更久。这同样是我们的初心。初心无改。这一季中出现的问题也将在后续的场次中得到改正。


问好并慰安!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2: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回帖

◎ 改口

连日的倾注
又让我烦躁不堪
以前怕蔬菜烂在田里
破口大骂
这该死的鬼天气
母亲听闻后
急急地斥道
天最大    天打雷劈的
如今
我    藏在岁月的缝隙里
改口
骂娘

4月28日

这一首很随性(性格)也很机智。一个改口写尽了此时心中的烦躁与不安。不安在何处——首句的“连日的倾注”这雨啊……我不知道作者是不是农民,但他对农事如此关切,我处此境也会在心中骂一声 娘的

◎ 人生

我曾如此不倦地仰望
山峦之雄伟
海之博大
渴望有风的自由
雨的缠绵
时至今日
仰望久了      山海依旧
我已近暮年
渴望久了     风不屑我
雨也图谋不轨

我也曾用无数个牵强
安慰     每一个
日落
归    总有去时
去    也有归途
无法逃脱的
终归化为虚无

此生飘飘荡荡地来
也将飘飘渺渺地去
一缕烟    化为最后的风景
留下一块墓碑
彼此从未走远
                        
6月16日


从我个人来看,我不太喜欢过分虚拟的诗(指诗的背景的没有由来)我喜欢诗人描绘出自己的真实“处境”展示一个真实的自我,无论他的处境如何和周围的关系怎样,他都是应当受到关注的。甚至你会为他的真诚与坦率而叫好。这首的纵深感比较好。标题是人生嘛,这样写就切题了。写得太飘,如下一首的方式用到这一首就不太合适。
  
            
◎ 一别三十年

同学们  出来聊天了
许久未响应
旭凤冷不丁地冒了出来
三十年前各自回家了
心    咯噔了一下
如同     故乡
天空中的那片蔚蓝
蓝得想哭

6月23日

这一首只是个剪切,一个片断。但这个剪切、片断的特写效果太好了。也许全诗就为了那一句“如同     故乡
天空中的那片蔚蓝/蓝得想哭”吧。但前面引线却是断然不可少的。否则此句也就没有由来了。


喜欢阿成的诗。总体上不错。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2: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回帖

城子兄,写现实题材是最拿手的一位

——读山城子《最小粒子的领跑》


现实题材,或新闻事件,
被很多的写诗人,
仍然当作现实或新闻一样的传递——

结果新闻已不是新闻,
现实的也已成为昨天。

他们忘记了,
从一个原点出发的新闻,
很快就量子样传遍——

诗人是唯一可以重构量子的人。

2016.8.18即复


难与不难


当下码字并不难,
键盘多快,
粘贴多快,
网络多快——诗便多快。

难的是能够慢下来,
舍得慢下来,
真的慢下来,
不再奔跑——精雕细琢。

2016.8.19


这一份心烦并非意乱


山,执着山的信念:
每一块石头都有它的棱角。

它们滚动着滚动着,
历尽时间的磨炼——成为砾石。

有些光滑如润、巨大,
有的粉身碎骨,更多的将成为砂粒。

我喜欢山的执着,崇高而不低头;
我更喜欢山的品性,谦虚而迎客。
这一份心烦并非意乱,
山,从来不改变山的走向。

只有纷纷的碎石从它的身上离去!

2016.8.20即复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3: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回帖


村庄除了回忆还能做些什么
*当下人写诗,很有些是内容和标题没有什么关系的信马由缰。一首诗,作者写什么,随便;读者读什么?不太清楚。既没有妙句,也拢不起诗意,常常是连读后题目是什么也记不清的。丁小木的这叁首诗,一是一,二是二,写什么就扣紧什么?比如《温州》我没有去过,但读过这首诗,我信温州就是这样的“新枝抬高了天空/流水新鲜/小路尽头跑来的俩姐妹/她们轻于轻风”好一句“轻于轻风”你仿佛就感受到温州轻风的轻,多么婀娜多姿……诗美,句也美,更重要的是那么的轻盈、透亮。小而可爱。

A队一瞬之间
*赞同阿政评委对 夹角 这三首诗的整体感观与评析,但欣赏之余我更喜欢作者语言的成熟度。简约、精炼而又能表达畅达,形象鲜明而又不事张扬。“冷抒情”之作写到这个已是达到一定的高度了。其实“冷抒情”说到底就是让形象本身说话,尽量减少诗人主观抒情话语的硬性介入。如果,如果恰到好处的描述,不得不让诗人感叹一番也是可以的。……

有理由微笑
*大概除了那些长篇巨制,诗不是做出来的——诗是从心泉里趵突出来的。
诗人有太多的话想说,但因为压抑——便继续的压抑,终于压抑不住了——它们就一下了涌滚了出来……
好的,有气势的诗大多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好心情的这首《有理由微笑》就是这样的一首诗。
这是我们读那些文质彬彬的诗时所没有的感受。

我的作业点评A队的几首命题
*是的。如果我看过这个电影的话,你的这帖,我们可能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来用于探讨,但你选择了一个我既不知晓的又被你作了特殊界定的题材,这样我肯定只能保持一定的沉默。我不可能对我不知道不清楚的内容侃侃而谈。我的点评一样是认真的,这认真不在言多言少,而在我力图把握出言的准确性。诗人比论者聪明,其他的读者也比论者聪明,或者说诗人、其他的读者与论者一样的聪明,因此论者的任务不是去解析每一首诗逐句的意思——这意思讲给谁听,是诗人自己吗?如果诗人都不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那作为论者是不是把诗人当白痴啊?或者以为其他的读者缺少想象力而不明白诗人想表达什么去剖析给他们听吗 ?当然如果这是一首朦胧诗一首确实晦涩难懂而又极其深奥的诗,或者论者手上确实有超出了诗歌文本(字面)之外有关这首诗更丰富的资料,揭示出隐藏在诗中的秘密,一个论者有理由这样去做,甚至必须去做。纵然诗人反对,其他读者不认同,论者也得去做。但我现在所面对的不是这样的一首诗,而是清晰,明了,纯净,具有一定的画面感,甚至音乐效果,且表达了一种至真的情愫的一首诗,这些其他读者与我一样的清楚。因此,我前面的那几行留字真诚的,也是准确的。希望多交流,诗人提供的是作品,论者呢?我想不只是欣赏、认同、点赞,而是要传达自己对这首诗是否有独特的发现,或更高于原作的审美。远握!


燕哥哥《魏征》
*以“铁”的精神复活了一代名相的立体造型。若以舞台剧喻,只魏征是近景、特写,其它都是远景、或幕布。诗意纵横,语意刚劲,大气、雄浑,是才情之作,也是倾情之作……一气之下,后几节弱了些,而其中插入的GDP、城管、强拆虽拉近了与当下的距离,为诗人呼唤当代之魏征么?但此非主题,也破坏了整首诗的和谐,似为毛刺而非棱角……洋洋洒洒之下,情致深处之时,节制方能成刚。
此诗中两喻铁莲花与铁香,尤其以铁香之喻为奇,为妙,若铁莲花为形,则铁香为精神,溢满整首诗篇。……我不喜欢解诗,而喜欢整体把握。追问一句,此诗是否为这次 大诗界 中国好诗歌 之首发?我需要准确的答复!
**哦,既然是一个章节,那我前面对“GDP、城管、强拆”等插入的看法,可能现在武断了些。毕竟还有下章。但我原以为就到此为止的。希望能看到这首诗的全部,也希望看到有关武则天的那部分。但就你刚刚所提到其他两个人物,尤其是李白,我以为就现在来看不过是一笔带过……有无均可。当然作为长诗的一部分,或者作为前置埋伏会更好。本诗确实很大气。大气不是因为言多,而是因为这些言共同形成了一个气场,所以喜欢。但在没有见到下面的诗章时,不改变我上个回帖的基本判断。   问好并远握!
***交流是再正常不过而且是必须的。若喜花边,谁都会说。但对认真的人,恐怕也是喜欢别人的认真的。我是在等待下面的诗章的。刚才你说得好“ 使之成为与其它章节即相互衔接又相对独立的一部分。”
而燕不做说明之前,就本章我前面看到的样子,确实不够完美。一个人对待一件好的东西,发现它可以更好时,是可以提出一个良好的愿望的,甚至这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祝愿。
****我再一次重读了一遍。感觉如燕所说。
一个诗人胸怀宽一点接纳一下别人意见,没有什么不好的。希望继续品尝到你的语言大餐、诗意恢宏。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3: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回帖

兰妮与会感言

*为着上面的这篇《与会感言》
谢谢兰妮!

代诗谢谢——因为我是受诗雨露的一员
她虽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但她却是个哑子,一任诗人的代言。

代[大诗界]谢谢——虽然她系我怀所育
我却同在她的襟怀里跋山涉水、远行、踌躇满志、梦幻未来。

代中国好诗歌谢谢——它的本初是桥梁
是园圃把诗斋中的诗人约出来,除了自己陶醉还可诗人共赏。

代王芥谢谢——如果我能代表。他是
大诗界的一员,这次诗会的首倡者、主持人,勤勉的公务员。

代所有的与会者谢谢——因为你兰妮
道出了共同的心声:《大诗界》乃是诗写者的心灵家园。

如果我还能代表——我将代表:
大诗界的明天,一次又一次的聚会——谢谢你兰妮!!


*傻瓜见傻瓜,
对面笑哈哈。
智者板凳冷,
旁观得寂寞。

——答李一凡 《诗歌演释的故事》

2016.8.28



微笑示人 兵马俑

*特定的角色,独特的视野。
兵马俑何曾希望再回人间。

他们在黑暗的王国里为王厮杀,
一个帝国的梦想从没在时光的隧道里停蹄……

问好 王正科 诗友!


谢谢原原!

       其实,【好诗歌】的效应,既是好诗的会展,更是诗人实践与理论批评的交汇;既是行为的,也是精神的。它的本意就在于弥补个人埋头写作时的不足,先莫说社会是否了解诗人,读者是否了解诗人,而是——诗人是否了解诗人。如果诗人们彼此孤立,不知情,不了解,不知道诗及其诗人在当下的群体状态,又怎能有一个基于群体状态的突围与精进呢?诗的好与孬,又怎么会略知一二呢?因此,【好诗歌】就是一个比较的过程,知此知彼的过程,“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嘛!”这个道理用于诗人的自我审视中一样是有效——心知而肚明。
       说诗没有“好孬”之分的,要么不知诗外有诗的只埋头自己的写作,要么确实没有起码的识辨能力。当然这个好孬,并非日常中对人对事的简单印象,而是基于一定诗学的评估。一个被扬弃了的“标语、口号”的写作时代,难道不正说明诗客观上存在的好孬么?我们阅读经典为什么总是相对的集中,而不是全读呢?因为好诗具有代表性,可以作为标的。而这之下的诗不一定不好也不一定就孬,但无疑是可读可不读的。
       一个诗人(我当然说的是诗人,如果仅是偶然兴趣来了就拨弄几下的人肯定不是我倾诉的对象)必须站在诗的广镜里,看待自己和自己的创作,而力图突破群体——成为拔萃的一员。这并非只是抱负,而是诗人的职业(如果有这个职业的话)道德与操守。是的,我们不否认: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制衡诗人的写作,更不能由此制约写作自由,钳制先锋的突破,但做为一个崇尚自由的诗人,怕还是要有突围平庸的作为,而不是把“诗无达诂”搪塞在前,更不是来不得半点批评。其实一个诗人,到了一定的境界,他会自然的视诤言为良言、诤友为益友的。

远握!再谢原原为这次【好诗歌】会展,所付出的辛劳!


回小妖精

*其实,诗人与诗人之相识、相知,并非取决于长期的共守。
一些诗人们一起打交道几十年,也未必是知己,且不说彼此间的各怀芥蒂了……
人就是一个奇妙的东西,他纯粹时,可以不顾一切地去爱去恨,一旦复杂起来,也就弄不清到底为何爱恨怎样爱恨了……
我想真诗人都是纯粹的,起码在诗的这个框架下是这样的。
排除了与诗无关的一切,诗人也就剩下只爱诗了……我因小妖的这句“万物与万言是精美碎片”侃侃而谈是自然不过的。毕竟此前,我没有获得过这个认知。更何况怎样把这精美的碎片汇集成一首首同样精美的诗篇难首不是一个诗人一生的追求与作为么?
小妖无意于和观云做朋友,一样不改“万物与万言是精美碎片”为我师。
谢谢小妖!


羊在塬之中
       ——写给石棉


石棉啊,石棉,
仅凭此组,
也可以逐羊啊!

羊在塬东
羊在塬西
羊在塬南
羊在塬北

羊在塬之中!

——观云忘我2016.8.28写于《大诗界 2016 中国好诗歌 诗会》


别急着走啊,
你这一说,
我还真的想在大诗界开个诗的研呢!

既不叫所,
也不叫院,
当然也不叫会,会会太多就叫诗研。


怎么样,白白有兴趣么?若有,观云随时恭候!


村氓  诗歌的诗素、语言、音韵和分行

*来读先生长文。

       虽系一种梳理,但这梳理是大有必要的。一些诗作者的自生乱象,固然与诗人写作时的情绪有关,但事理不清、诗理混乱,又未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匆忙下笔,难以讨巧是自然不过的事。纵然作者要表现的主题如何深刻,题材如何突出,也因这自生乱象淹没其中……所以清晰、条理,这些看似与诗人的才气毫不相干的东西,实则是诗最基础的东西。如一个人跳跃得再高,若没有起点,怎样显示出你跳跃的能力呢?天马行空吧!但我想多数的人(如果不是铁粉)是不会欣赏一个与你无干的人在天马行空的,尤其是文学这一块。换个角度——当作者成为读者时,他也不愿意接受被他人搞得云里雾里的。
       从鉴赏的角度,村氓先生的“根据认识论的观点,认识任何事物都是从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逐步认知。鉴赏诗歌亦如此,先粗看眼前的文字是否具备诗歌的外部特征:分行没有。应当指出,诗歌文字必须分行排列,但分行排列的文字未必是诗歌。第二步就要打量这段文字的长相如何?属于诗歌中的那一类别?音韵的美往往也是非常动人的。进而再去静下心来品味这首诗是活的还是死的,有没有生命和灵魂,展示了怎样的艺术画面和情感内涵,有着怎样的艺术特色和艺术魅力。”是说得最地道的。当然,中国古典诗歌是不分行,也不分节的。只有宋词留下了明确的上下两阙,也有多阙的,那其实就是现在的诗节。自然这是题外话了。但在当下“分行”确实是我们多次讲述过的那样——成为诗的外形的唯一标识。读者阅读诗歌,首先入眼的就是有没有分行。
       这表象正是引你进入的门面。所以规范一点的不仅要分行,还当分节……当然崇尚自由的人可以视而不见的……但注意一下又有何妨,难道就失去自由的架子了……你就成了一个循规蹈矩而有失身份的人了……

       借村氓先生墨宝,附言一、二。              
                                                                                                                      2016.8.29 观去忘我
*














 楼主| 发表于 2016-9-1 00: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有些帖子,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被删了。这很不好。在大诗界自建站以来没有删除会员帖子的习惯。包括回帖。

除非下列情况:
1、非文艺类 广告帖。且一帖禁言。
2、无聊且反复的回帖。及一次性误发的多次回帖。
3、回帖 者 签名档中含广告网址的帖子
4 、重复的主题帖。且删除时短信通知作者。
5、会员权限不够,而自己要求删除的帖子。
6、无理取闹。谩骂的帖子。(这一类帖子在大诗界也极为罕见。)

除以上情况外,大诗界没有授权任何人(包括站长在内的主管)独自删除别人帖子的权利(含回帖)紧急情况下可以屏蔽。且,没有问题后要解除屏蔽。

这是大诗界一直保持至今的良好版管习气。希望大家继续坚持!     2016.8.31
发表于 2016-9-1 17: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观云辛苦——这么多的回帖,认真而诗意!
发表于 2016-9-4 20:49: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敬业,诗意,点评和解读一针见血,针砭时弊,观点充分,佩服观云忘我老师,向你学习,向你致敬,大诗界有你这样的领导者,相信越来越精彩。
发表于 2016-9-5 00: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不容易,知者自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