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散文诗应当有散文诗的样子
/ M) u: u( |# ]. g% A: _* Y
/ J- b9 ?3 U' r6 _5 V散文诗不同于散文不同于小说不同戏剧同样不同于自由诗。
/ H0 k7 d- w2 y) e& Y) q你若把散文诗等同于自由诗来写。那显然就不对路了,那也就是不分行的自由诗了。既然如此又何必叫散文诗呢?
1 U% r. [1 D- a4 E5 A1 r散文诗一定是舒缓的、从容的、渐进的……
8 H7 C# O. z+ z, V" @) M2 `为散文诗下定义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因为它不是在散文与诗的两者之间,而是两者的交叉,这交叉可能有时诗多一点散文少点,有时散文多一点诗少点,这样调和出来的散文诗的格调是不一样的,如果走到各自己的极端,则不是诗便是散文。
* T1 m& z% n" ^8 p6 u1 z所以作者一定要记住:散文诗不科学的但是实用的定义就是散文与诗或诗与散文的结合,就像两种原色詷和出第三种颜色一样,但这第三种颜色仍然有着各自同位的色差。; s5 B4 R$ A6 y# Z/ ?8 u" u
我也想说散文诗是散文的形式+诗的内容。但这不可靠。因为散文里有一种大家公认的抒情散文。如果以此为定义,则抒情散文很容易混淆成散文诗。
$ i/ N/ B# P a2 w( _ r我也想说散文长一点,散文诗短一些,但同样有很长的散文诗,很短的散文。
6 \! Z* o- [0 s9 H/ p0 h: o- J我还想跟着说散文诗是有诗意的,但诗意存在于一切的形式之中,甚至可以扩大到任何人文的架构里。你能说音乐、绘画、舞蹈、雕塑、建筑里没有诗意吗?你能说我们日常的生活里没有诗意?: H" I+ H% P$ j2 s- p+ l# U' Z
因此诗意只有和诗的特定的形式相结合,才是诗。而散文诗在诗意与形式的结合中则兼顾了诗与散文的双重结构。这样散文诗的内在结构无疑比诗的内在结构更丰富、更多彩多姿。' D2 X% N, [8 C9 J& D( [4 H- w) x
当下我们的散文诗,虽然数量可观,但大多比较单薄,不如诗的丰富。当然也不好比,不好比散文结构的完整。我们的散文诗,还须在结构上多花一番心思。典范的作品,还是首数鲁迅先生的《野草》。 B& _: p; H& t, o8 @
& Y6 A) P) _# p& g5 V' n
二。散文诗的优劣0 f" X) J2 l J1 a, {% G
. |; N$ k4 H3 f/ _& f g" p提出这个命题,已经是在犯一个极大的错误。但我只能将错就错。怎样比较散文诗的优劣,首先还是要回到什么是散文诗,如同有人疑问到底什么是诗一样,最可靠的方式是从文本里寻找。人类数百年或者数千年对于某些东西的肯定或否认,相比较之下,定然比我们当下突发的灵感或者十多年、数十年的认知可靠得多。这一点信不信由你。但我信。人文不是科学,科学是一种探索与求知,它在追求事物的真实面貌,所以片面的认知可能得出片面的结论,但这结论在当时是被认为科学的发现,是真理,至于后来的再发现,否定了前面的结论,是一种科学的进步。进步者谁也不会嘲笑前人的愚蠢。因为教育告诉我们这是由于时代和认知的局限。但人文是不一样的。人文是人类自身活动的实践和总结,是一种积累或沉积,因此它更多的不是认知与发现,而是情感与习惯。围绕人类自身的人文,是不可以用进步来调节的,甚至没有进步性可言。史前文明是什么样子呢?连科学也在怀疑我们今天的是否进步?所以不提史前,就谈人类现有的文化,那些被普及了的现在还继续存在的文化——荷马之后,不再有荷马;《离骚》之后,不再有离骚;李白之后,不再有李白;但丁之后,不再有但丁;莎士比亚、关汉卿之后,不再有莎士比亚,不再有关汉卿。而一切人文的始祖、巨子,之所以后人难以超越,难以用进步来取代,因为人文不像科学那样容易犯错误——今天被认为正确的地心说,明天就被日心说否定了,也还没有更久,日心说已不复存在,人类漂浮在一个更广大的认知的空间里,迷茫而没有着落。但人文不是这样的,人文的每一个时间点,都是一次历史性的总结。它不被正确与错误来划分,它只随人类情感的起伏而起伏。它是一种需要,超出了物质的,当然也是超出了科学的,人类精神的诉求与安慰。
2 Q1 `9 q" S- g7 P所以当物质或科学,独立于人类而存在或作科学狂想时,人文和人类的关系总是最密切的。时光倒流,不如说人类的记忆在回放。
# ?% a6 C C% c) C4 i, n! G2 ~- ^7 N
0 ?3 Y% i' E, j9 \7 B0 \
未完待续
/ @7 P; E, B/ S9 s/ @6 T" z1 k
6 ]9 L' D* b' M$ o3 u) D9 K三。散文诗大家与经典散文诗
3 i4 c9 @ q( A( }
- d: |8 U" A5 j w
9 S, }4 l8 W/ v) j. ^# o
- Y; e! a0 i4 K7 U( Y!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