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05|回复: 3

一个不得不说的话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3 17: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不得不说的话题
2 A, c' J0 }3 C- p9 J( Y- u2 j' Q7 R  j0 O+ S
——散文诗与自由诗及分行
# s! Y' }( a0 }7 Y2 J
1 \% N" Q7 y/ i3 k4 p大概除了格律诗外(包括现代格律诗),一些诗作者对散文诗、自由诗及当下分行的概念,还是不太明确的。尽管它们在内容上同归于诗,但书写形式不一。
( ^6 m1 K. Z( s3 K0 t! i! C( M. i& n) I/ b% L% X7 S' t
自由诗书写的格式是不顾及句子的长短,大体上一句一行,它完全脱离了音步对“行”的制约。惠特曼的诗之所以称之为自由诗,除了他在诗中所表现出的放荡不羁的思想、行为,代表了新大陆蓬勃的力量外,主要的就是指他的诗完全脱离了英诗格律的束缚,置音步于不顾。换句话说:即好比放纵了的长短句。中国新诗受此影响产生了郭沫若式的自由诗,也即今天连押韵也失掉的自由诗。自由诗如果不受书写纸张的限制,一支长句是不另立分行的,转行时也与另立起行有明确的区分。大体上提前两字格或退后两字格。一支长句读者看得很清楚。
# Q+ p3 U8 ^5 b- Y) @! F5 B
0 V" _0 T( P7 F当下流行,将长短不一的句子,统一在某种强制分行的格式里,从视角上解决了自由诗排列参差不齐的缺陷,但让句读成为负担,实际上也削弱了自由律的节奏感。如果作者分行是顾及了英诗格律的(主要是音步)约束,那是削足适履的格律派。但大多情况不是这样。其分行是极其随意甚至是任性的。当然这已成为如今的一个流行。好还是不好,留待时间验证。6 O4 ]- k6 ]: R0 Y

5 ^2 G' o& t: C" v/ C5 W: P现在的另一个问题来了,这就是如何处理散文诗的书写排列。散文诗不是以诗句为单元而是以段落为单位的。一篇散文诗大体由若干个段落构成,否则内容必定单薄。如果系自由诗而冒充散文诗那是另一回事。作者分不清什么是自由诗,什么是散文诗也是另一回事。但如果放在有责任心、有文体感的编者那儿就又是另一回事了。4 C% ]& L  W7 z: B& }. r& K3 |
' N  G6 j. n6 [
关于诗歌,目前有一种新的说法,即可视的诗。也即诗从传统的口语传递(吟诵、听)到如今成为纯粹的文字阅读。一看到分行,即主观上视为诗。这可能多少还是受了当下图像文化的影响,读者(包括作者)看图像、影视多了,对于语言的敏感和经由文字的思维能力弱了……一些琐碎的、驳杂甚至凌乱的意象、“诗意”被放进了视角里,充当诗歌。2 R" P. q4 |# }# a9 A( e$ M

3 H8 p1 ^& C- }最后我要说的,即不能再将散文诗强拆为分行了,一句就是一句,一行就是一行,一段落就是一段落。否则散文诗也放到这视角的分行里,真的就没有散文诗了……世人真的何必多此一举:列出个散文诗的文体来。(说明从文体学的角度看所有的诗体都是文体之一种。)% l9 }6 `9 [* a  i- N, X0 H; Q
! p+ ]; F: c0 I# k3 y0 ~8 f3 M
当代分行从表达上来推断是极大的满足了诗人表现欲的,但处理得不好确实在凌辱文体。
. _4 x0 ~9 D1 H7 i/ p- M$ G* z5 C1 O. M3 m7 U/ a
2015年8月3日于海陵
发表于 2015-8-24 18: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过——这个用作卷首了!

点评

愧作。谢兄台加精。 “诗歌散文化的最理想的去处也许就是散文诗。” 这样我们就不讨论诗歌散文化的问题了,尽管这问题的成因复杂也很久,但我既然认定找到了它的好去处,那就把它不当问题的先搁着吧,如果后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29 22:54
 楼主| 发表于 2015-8-29 22: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城子 发表于 2015-8-24 18:43
7 @# ?1 `) Z7 |+ ^' k2 ^阅过——这个用作卷首了!

/ i- o. P; |8 `, h愧作。谢兄台加精。
& C1 a8 F3 Y7 }' k' y* @
. b8 A6 C' L8 u0 T* z8 r" g9 y* q0 n. J5 O4 f& Y  p
“诗歌散文化的最理想的去处也许就是散文诗。”% `  @# A7 z1 f2 O
这样我们就不讨论诗歌散文化的问题了,尽管这问题的成因复杂也很久,但我既然认定找到了它的好去处,那就把它不当问题的先搁着吧,如果后来者想研究它一定比我研究得更好。
( y$ k) T% c2 D! K* j  h现在,我们还是回到散文诗的命题,不作研究的命题,只说说我心里的想法。9 N2 X, V# @7 r0 \
散文诗是近现代从外国引进来的,它原本是不是叫散文诗我不知道,但我想这一定是国人的叫法是不会错的。鲁讯先生有他的《野草》郭沫若先生有他的《银杏》周作人的《小河》据说是新文学的第一篇散文诗。8 X/ Z; B1 p; A
当下也有人把诗的日益严重的散文化倾向归咎于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以为自此以后诗的散文化越来越严重了……但好像忘记了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散文诗了。0 R; j; S7 s/ Z; u2 s( [
传统上诗歌呼应的是一种韵文,那么散文诗当然是不押韵的文字了。不押韵而诗的有无韵体诗、不定押韵的自由诗以及散文诗。但只有散文诗针对的是韵文。由是散文诗一旦押韵就不是散文诗而是韵文了。此其一。
3 S  F0 ]: s# X其二,诗的语言是凝练的、集中的,那么散文诗呢?在诗的形态下,它的语言当然也是凝练的、集中的。我国古体诗尤其是格律诗,受制于字数的限定,不凝练不集中可以说是绝对不行的,乐府诗古风歌行体就不那么的绝对了——是可以铺开来写的,其主要手法叫赋。我想五七言的律绝及起先的小令、唐及宋初的词是以比兴为主的,柳咏慢词的出现改变了赋比兴在词中的结构比例。散文诗呢?不言而喻,它同样是长于赋的。赋,可以使体态丰盈。如果喜欢苗条,我的意见还是多写点微诗、小诗、短诗,而不必非得钟情于散文诗。
) D+ c4 y. }4 w( T9 ]: U* |其三,散文诗就是散文诗,它的体制是散文的,它的内容是诗的。诗言志,人各有志;诗主情,人皆有七情六欲;诗富含哲理、多象征、比、喻,散文诗也然。好的散文诗文本外国的有波特莱尔的《巴黎的忧郁》、纪伯伦的《先知》及泰戈尔的一些散文诗。其他的就是零什的篇章了。假如,我国现代诗歌的散文化(除了口语的因素外)主要地是受译诗中散译(意译)的影响,那么这正造就了我国当下自觉的散文诗写作。将散文诗和自由诗区别开来,是这个自觉写作的首要前提。2 F( d( j$ A1 ?
, N5 ?9 p6 k. W% R
$ c; }8 [. T/ ?
2015年8月29日心得追记
1 ]1 ?5 y2 Z! A* w! @2 T+ m- |2 B7 f* Z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