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978|回复: 4

文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31 10: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明:
# P& |' k3 P; ~9 E0 t( e本题主要内容转引自百度百科。在转摘之后,做了一点笔记。以[观云点评]标注。百度百科的题条虽然不具权威性,但更多的恰恰是基于了常识性的内容,且为众多人参与编写的条目,所以非一己之见。对于一个喜欢常识的人,一个崇拜“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又九九归一的我来说,这些自然是喜欢并乐于玩味的。
, u4 Z3 Y4 L* d$ v  m% b! e; z* [) G. v
目录
- Y" j  L# t1 \, @7 o+ y释义
5 r9 l" {9 K4 m8 G* C- j/ U西方文学历史* e0 R- s7 @: M3 R# r
文学类别
2 d! r2 W* x! @) ~; a5 Q4 x7 f( U# t文学理论
( }7 Y2 T, g8 [! A5 i' v& |4 X文学研究" }! ?( ^4 ~8 O9 U) X/ y
文学体裁! ]: u! v% X9 r0 w
文学风格
, s" M; D. f4 v& h0 h7 I) \四大文学体裁1 L* R: y' j; e% Q3 ?3 m
文学人物3 {" j" J5 C; J+ _) I0 q
不同语言或国家的文学
  C  ~! V6 b6 x& A比较文学2 I- I6 `6 E3 c- x. g4 v, q3 s) w: t
文学的不同含义
7 l6 j. y7 t" g. ~9 h$ N0 d% N+ Z现代文学期刊4 R4 S4 C% j. U4 a( ^" S  o
文学的精神性价值
% Q' @1 r1 N7 f# W/ I6 w8 i) M2 b! j历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 q! Q0 @) H( v' O' V8 ^. o/ [中华文学发展史
. ?( o$ z0 Z6 q; a2 z3 q
4 o6 Y3 H2 |1 \6 W; t; ]3 n) X[观云点评]:这个目录是现存的,由于此题条一直在编纂中,所以会有变化的。其中有些细目是极具参考价值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1 10: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释义
! B% Q; Y& |3 k' _% L( j+ H  文学——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 _5 k$ }" M% ?2 B6 K- Y: q' t, ]7 @  文学, 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
$ Y0 R( h4 }( e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文学是由语言文字组构而成的,开拓无言之境),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和再现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9 |5 T6 y( T6 ?! z  由于出版和教育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全面发展,已经失去其垄断地位成为大众文化的一支。产生了所谓的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之分。" a4 u# d$ y7 X' V! |# g

7 t# Q* a& W* ]; r: ^. q$ K% J[观云点评]2 f8 T7 V9 D. f8 p- z, M
本条中将文学归纳为“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大体上是符合文学及其发展规律。是可信而可靠的,且阐意明确。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就应当是三者的有机融洽。或者就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二者侧重其一,并至达某种高度的作品。
$ R4 Y0 }6 c6 @" Y# L; J0 d“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之分。”那么这种之分的既成事实,谁更接近文学呢?当然是前者。因为后者早已成为一种泛文学现象,更多的是文学的衍生品。这和所表达的主题与题材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和作者的趣味和文学倾向有关。此外,更接近于文学的当然是诗和散文,戏剧次之,小说和现代影视脚本就更次之了。当然这丝毫也不否认有一定量的优秀戏剧、小说精品,及伟大作品的存在。, Q+ ~/ F  w& h
但诗仍然是文学的文学。它是语言的本质。是以语言的核化而存在的,具有语言的放射性。
发表于 2009-10-31 10: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但诗仍然是文学的文学。它是语言的本质。是以语言的核化而存在的,具有语言的放射性。 , U' f9 r3 S7 W; _9 A4 a

; \  Y7 X' P: L5 b" `8 k; X: B——而语言,是为塑造诗的形象而服务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1 11:3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文学历史9 ^9 r$ _8 t: z+ e- L, f: Y, A; R& O
  最早已知道的文学作品是公元前2700年一篇苏美人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当中描述英雄主义、友谊、损失及追逐永生。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特色的文学。早期作品经常带着宗教或教诲的目的。说教的规范的文学从此诞生。浪漫主义的异常特质在中世纪绽放。同时,理性时代造就了民族主义史诗与哲学短文。浪漫主义强调通俗的文学及情感的投入,慢慢被寻求真实的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文学所取代。到了20世纪,象征主义抬头,探索角色的描述和发展。
! |8 {, J  `5 H' ]: C( M( M9 P9 ~; ]; X; @. b' A" n. S  y. a
[观云点评]( P* z# l% D+ ^! H, R) x2 K3 L

, a4 ^* x9 P1 f  o3 S这数行的陈述显然是粗糙的。下面援引另一则资料. d+ E. u/ x  F4 [3 [
& G' I/ b. g5 i
欧洲的文学发展到公元四五世纪的时候,忽然产生了一个很大的转折。这个时期欧洲从原始社会、奴求社会过渡到了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基督教、基督文化取代古希腊罗马文化,在欧洲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欧洲的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个时期叫做“欧洲文学的中世纪时期”——大概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长达1000年之久:这个时期的文化和希腊罗马文化迥然不同.请大家看一段法国著名作家法朗士在《黛依丝》中对中世纪生活的描述:( q2 x" S6 {1 ^7 k" D) N0 E, b
那个时候,沙漠里住着大队的隐士。......那种隐遁的修士们和修道者们是非常节食的,每天到太阳落山之后,才吃他们的面包,夹着一点食钦和意沙泊(Hysope)的叶子。这便算他们一天的食料了。......他们都谨守着禁欲主义,穿着惩戒自已的带子和罩满眼晴的肩挂,长夜的默想之后,便去睡在光秃秃的地上,祈祷,唱圣歌。总之,他们每天完成那伟大的忏悔和苦行。为了思想到人类生来的罪恶,他们不仅拒绝肉体的欢乐和满足,并且拒绝了那时候的人以为人身必须的保健。他们以肉体的疾病惩戒灵魂的卑污,以为身体的溃烂和创伤正是最光荣的装饰。
/ O& v- A/ _6 n/ Y8 }4 A这是一位l9世纪作家的描述。各位看了以后有什么感觉呢?在古希腊、罗马那些神话中所表现的那种生活——恣情纵欲的、充满了欢乐痛苦悲伤的、情感得到充分释放的生活,一下了变成了上述这样一种生活。我们不是说中世纪的人都过着像这段话描绘的生活,但是这样的生活的的确确是在欧洲中世纪时最受尊敬的一种生活,这样的修士是当时最受尊敬的人。这是多么大的一个转折啊!文化上的这样的转折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找不到的。我们说西方的文学像一条澎湃激荡的河流,而中国的文化像一座肃穆沉静的大山——中国的文学虽然也在变,但从宏观上讲,还是比较稳定、厚重,而西方文学却时有惊涛骇浪,每一朵浪花都闪耀着不同的虹彩。
; W' g, k0 }' j  N4 p+ w/ K为什么发生了这样巨大的转折?其中有很深刻的社会原因,今天不可能向同学们解释这个问题,我们把它留在以后。
' h1 H9 T/ `6 J" ]& h: d中世纪的文学,占据统治地位——或者叫“主流地位”——的是什么呢?是以圣经故事为代表的“基督教文学”。这个时期,一些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学作品大半都取材于《圣经》。各位知道《圣经》不是欧洲人的原创,而是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的精神产儿,但是从罗马时代它就逐渐地传到了欧洲,在欧洲进一步得到发展,并成为欧洲文学的一个重要的源泉。欧洲的文学之源不是单一的,是由希腊文明和基督文明两个相互对立而又补充的源头构成的。世界上,任何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文化,都共有两个以上由冲突而构成互补的源头。单一性的文化恒定要灭亡或转手于其他文化。究其根本是因为人的精神世界至少存在着两极,单一文化不可能同时满足两极甚至多极的要求。
* b+ p& m+ `: O( L& U基督教文学除了以圣经故事作为题材外,也还有一些根据个人体验写出的作品,如中世纪非常有影响的教父圣·奥古斯丁所写的《忏悔录》。在这部《忏悔录》里,他担露无遗地写出了据说是自己少年时代所做的荒唐事情,所犯的罪恶,并对其做了极其深刻的心理剖析。他借用这些故事阐扬了基督教原罪的思想、忏悔的思想和禁欲主义的思想。然而,禁欲主义与人的自然原欲之间是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冲突的。在教会文学中也就不可避免地看到这种冲突带来的灵魂的痛苦。在这方面,最集中的艺术表现就是神父阿伯拉与他的女学生爱洛绮丝恋爱的故事。这段徘恻缠绵、令人回肠荡气的爱情故事见之于《阿伯拉与爱洛绮丝的情书》。  ?$ t! `' b2 B1 c! U; o
罗素认为,中世纪与古希腊时代在文化上的不同点是“二元对立”的普遍存在:“有僧侣与世俗人的二元对立,拉丁与条顿的二元对立,天国与地上王国的二元对立,灵魂与肉体的二元对立等等。”
2 p0 \& C$ @/ J8 ~( M3 ~在文学上,与宗教文学形成对立的是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和市井文学。当然,这种对立并不是绝然的,互渗是不可避免的。5 p# S5 f8 A  A3 J3 [# Z
中世纪的骑士传奇和骑士抒情诗是对基督教禁欲主义的反抗。在自己所钟爱的已婚妇人面前表示谦卑并为其献身构成了“骑士风度”的重要内容。直到今天,我们在欧洲最有文化教养的男人身上,依然可以领略到这种遗风。
: [% [" `9 d2 p; h2 d商业的发展、商人阶级的出现,是催生新思想的历史动力。因此,和基督教文化相对抗的新生的资产阶级文化首先出现在航海业非常发达的意大利,这是毫不奇怪的。14世纪初年,意大利人但丁写作的《神曲》,成了矗立在中世纪的黑夜终结和新的黎明诞生的门槛处的里程碑——继“荷马史诗”之后的第二座西方文学的里程碑。
& {6 g8 _9 G/ O( [  t" t: F如果说,古希腊的文学是一个美丽活泼的孩子,那么,经过长达千年之久的中世纪的黑夜之后,欧洲的文化一下子长成了一位金发碧眼、亭亭玉立、光彩照人的少女。我们的航船来到了欧洲人最引以为荣的新时代——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这是一个无论在科学还是在文化方面都产生了众多巨人的时代。
3 h/ c+ `5 }1 w5 R研究历史,最怕停留在已有的定义上。譬如,什么叫做“文艺复兴”?各位翻开一些目前常用的外国文学史教材,在介绍到文艺复兴的时候,时常可以看到一个大体上相同的定义:“文艺复兴”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者,高举着复兴古希腊文化的旗帜,所进行的一场反对封建,反对基督教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产生了数以百计的科学巨人和文化巨人。这个关于“文艺复兴”的定义,可以说是很经典的。但是如果我们自己把对文艺复兴的了解就停留在这个水平上,那就糟糕了。你看一看《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就会发现它对文艺复兴的描述跟这个“定义”不完全一样。它特别强调文艺复兴中人们对于美和自由的追求。而像前而所说的那个定义,是源于较早的苏联教科书。我们再来看一下在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它有一部堪称经典的著作叫《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作者叫布克哈特。这部书描述的“文艺复兴”是怎么样呢?那是一幅相当混乱的、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画面。你看!苏联的、中国的、英国的、意人利的学者,他们对文艺复兴的概括有多么大的差别!面对这么大的差异,我们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下海”。自己动手去阅读文艺复兴时期的那些作品,去观赏那个时期的绘画,去了解那个时期的科学发现。当你涉足这此作品、绘画和科学成果的海洋时,你就会发现自己陷人了一个更加错综迷离的世界:对人类的热情赞美与恶毒沮咒同在,近乎疯狂的欢乐与近乎疯狂的悲哀并存,对人间伊甸园的精心构建与对人间地狱的冷酷描绘交织,对教会神圣的亵渎与诚挚的忏悔融会,“战斗唯物主义的始祖”同时是狂热的基督教徒,猛烈打击教会丑恶的战斗者临终大都接受洗礼,“第一个近代人”把中世纪的教父引为知己,思想上的巨人是道德上的侏儒,文化上的智者是品德上的败类,有的悲观主义者被历史证明为时代的先知,而当时赫赫有名的大家却又被作弄似的成为浅薄之徒;高尚与卑鄙,文雅与粗俗,亮节与猥亵,深沉与浅陋,赤裸裸的人的本能世界与趋于成熟的观念世界,野蛮人强烈而持久的幻想与文明人尖锐而细致的求知欲,纵横交错在一起,展开了一幅七彩缤纷的社会与人的图画。这是在信仰断裂时期——旧的信仰在衰落,新的、建立在自然科学充分发展基础上的理性尚未成熟——人性的全景式展开。精力横溢是这一时代的特征。莎十比亚说:“我就是我。”这个时期,很多新的东西都在孕育,都在萌发,包括现在大家称作为现代主义的思想,在文艺复兴时代都已纤崭露头角。很多在文艺复兴以后过了一二百年,才被人们用哲学理论阐述出来的道理,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被艺术家敏锐地感觉到了并艺术地写进了自己的作品里,所以这的的确确是一个非常丰富、非常复杂,非常美妙的时代。这个时代,人们对外部自然界的发现,同对干内心世界的发现协调发展,对于外部宁宙的认识和对内心宇宙的感悟交织在一起,人们惊喜地发现,人的内心,就像我们看到的外部宇宙一样广阔、一样深邃、一样神秘。
; g1 i# x- P" n* X- q  f( H从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开始,从充满了奇情异想的爱情诗人彼特拉克到具有泼皮般战斗精神的卜伽丘,从名副其实的语言文化巨人弗朗索瓦·拉伯雷到最伟大的小说家塞万提斯,而后我们将向文艺复兴的高峰进发。在那里站着威廉·莎士比亚,他像高吻苍弯的雄鹰,在他站立的地方我们找不到第二个人和他比肩。莎士比亚的抒情诗、喜剧、历史剧和他的悲剧,展示了人的无比深邃和广阔的内心宇宙。它们几乎包容了从他以后直到现在的那些现代主义文学中的许许多多的命题和思想,当很多哲学家还没有意识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它们已经在莎士比亚的戏剧里得到了胚胎式的展现,这是一个令人惊叹不已的文学艺术史上的奇迹。因此,莎十比亚的作品,特别是他的悲剧被视为欧洲文学的第三座里程碑。
7 t6 h! X2 p" s) j文艺复兴大概有二百年左右的辉煌时期,莎七比亚是它的高峰的标记,也是走向衰落的前兆。莎氏死后,欧洲仿佛用完了它的全部力气,而显得衰弱不堪。垂暮的梦境创造了被称为“巴罗克”的艺术时代。华丽、诡诱、颓唐和破碎的风格令人想到夜幕降临之前的黄昏和晚霞。# Z7 {1 `( w  @1 K; i' [* U

$ k, X/ @+ K* H/ I0 @9 }[观云点评]本资料所详尽的是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f) }9 }' U  K8 Y3 S' V# f
$ K/ H  b  N$ k3 C! W# Z1 i
) f6 e5 Y5 C7 I" g

: Y( i7 v% P2 s7 G+ g西方文学发展的历程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两大源头”和“六大思潮”:! Z3 u; P: @( d* R
    两大源头:古希腊、罗马的神话艺术及文艺理论;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学及文化理论。
/ T/ B& P) a6 j4 d' `    六大思潮: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思潮;
; i& d4 Z- y/ K  M( V         十八世纪新古典主义文学思潮;
/ a3 O7 ~* i3 N4 N         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启蒙主义文学思潮;
* t' f" T! o+ n# r; O9 T         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 C0 M7 x5 E! u8 T8 H         19世纪和20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7 A, S7 h- F# R         20世纪无产阶级文学思潮;
! @9 A( Q; K& v4 ]0 ?8 a1 ^         20世纪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 L6 f0 w/ n9 `
   在全部的历史里,最使人感到惊异或难于解说的莫过于希腊文明的突然兴起了——罗素' m. ~2 {+ V* d% I  U
   西方文学像一条澎湃激荡的河流,而中国的文化像一座肃穆沉静的大山。
4 `: v7 A1 n1 u' `7 a   …………/ }* X- S! }, X. d8 h  F# z
   当我们华夏民族已经进入了传说中的尧舜时代的时候,当埃及的金字塔也已经在尼罗河畔灼灼闪光的时) A; l: c8 I$ ]
候,欧洲还在用它褐色的乳房,喂养着过着半人半兽生活的希腊人。但是历史发展到公元前15、14世纪的时候,就像天空中突然升起的彩虹一样,古希腊的文明崛起了。到了公元前6——5世纪,希腊人同大河文明造就的埃及、印度、中国已经并驾齐驱。在这一时段里,地球上完全没有关联的地区,相继诞生了三位伟大的哲人:中国的孔子(前531——前479)、印度的释迦牟尼(约前565——前485)和希腊的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在大体相同的时间内,在西亚地区形成了《圣经旧约》。三位伟人和一部经书像事先约定了似的,在同一段时间里一起生长出来,犹如四根挺立的石柱,撑起了古代世界精神文明的大厦。至今地球上人们还有赖于这座大厦遮风避雨。. A. W, i8 g( W1 ?0 X0 }/ y" H
    就文学而言,每个民族都是不同的:有正常的儿童、早熟的儿童和永远张不大的儿童。希腊是正常的儿童,而中国象是早熟的儿童。伦理文化的过早成熟,使孩子穿上了长袍马褂。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有很多很美好的神话,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神话艺术不像古希腊神话那样雄大活泼,那样富于诗意,这一点,不承认恐怕是不行的。也许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过像希腊神话一样完美的神话,但是它的确没有很好的保存下来。我们在屈原的一些作品中,还有远古时代的一些其他作品中,可以找到一些零零星星、闪着奇光异彩的神话故事。现在的一些中国作家也试图把这些神话加以演绎并使它们系统化,但是我们终究觉得自己的远古艺术,真正高超的是那些抒情诗,例如《诗经》、《楚辞》。《诗经》里表现的人性,对于人的内心世界细腻的刻画和它高超的艺术手法,是欧洲当时的文艺所不及的。但是希腊神话那种雄大的粗犷的史诗般的建构,又是中国的古代文学中缺乏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1 12: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类别( A( V, b' b! C( a
  1、按载体分为:口头文学、书面文学、网络文学三大类;( i: [' \+ X# r$ r& J* J+ d
  2、按作者所在的时代分为: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他们的范围都是随着读者而不断迁移的;0 w  ?7 D3 p) c- {, F% U
  3、按产生地域分为:欧美文学,中国文学,日本文学,拉美文学等。
% D$ v( b9 [0 u( v! m  ?  4、按读者分为:
% N" b. E( W1 O  a、按受众身份/年龄有儿童文学,成人文学等;7 B( P2 Z. i9 u+ ]- `' N
  b、按读者群体及内容分为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民间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宗教文学等。
: ]$ X- d8 R5 w! R  5、按内容分为:史传文学、纪实文学、奇幻文学、报道文学等。
0 w7 d# w9 ]- A: {& O  6、按表达体裁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剧本、民间传说、寓言、笔记小说、野史、童话、对联和笑话等;其他如史传、哲理、赋、骈文、小品文、文学批评、电影、有文字剧情架构的电脑游戏(含游戏主机)等
) o/ E& [! ^6 ~0 \0 c1 N2 R  7、按创作理念分为: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等% P$ x, ~, o2 ]% l6 T+ t
  以上类别仅仅是一种概括,作为分类的示例,并非全面分类。9 T7 O; n( z5 d/ ]9 \1 K
6 e7 W3 y* ^) a4 C" o& o" i7 V& e
[观云点评]
' q" y' }$ u8 v7 o2 x) g' B
; s+ I: C8 D6 k5 Y1 L5 u: }7 \这其实是一个很糟糕的分类细目。" _! v$ y, q5 q* {* z2 K4 A

8 w# a4 A. v* p+ g$ ^3 L0 M“按载体分为:口头文学、书面文学、网络文学三大类”
' c+ W2 N, d4 ]* @7 D2 X
1 k  g* x5 E+ X6 e, @6 U9 @在书面语和书写工具没有广泛采用之前,我们可以称文学为口头文学,不仅在其是通过口口相传的,还在于其口语的性质。当书面语形成之后,规范的文字书写不仅规范了口语,也丰富了语言的形态,使其既是声音的同时又是可视的,也即不发声的书写一样可以在目读中达到语言交流的目的。这就是文字的特殊功能。但书面文学,不是唯一的书籍文学。它可以书写于不同的载体。而所谓的网络文学并没有兴起新的语言形态,它仍然是我们所习惯了语言书写,点开之后它其实就是书的另一个模块。所以,所谓的网络文学其实是不存在的。
1 v9 q, E' e- A& Y+ M
! v8 E& ~1 {" s$ d- a) G+ {“按作者所在的时代分为: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他们的范围都是随着读者而不断迁移的;”( [2 r- |  C# a1 ~9 w

: @: B. ^, X* ^这就是说文学的划分其实没有截然的时间之差,它只是读者所处的时间段,也就是说一万年之后(如果人类的文学活动还可以延续一万年的话)我们现在所说的文学都可能归属于古代文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