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卷》


  编辑制作:孔祥忠(天荒)
  发布:2015-12-30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编者说明:本卷资源均
选自网络,有谬误处或
有异议者请告天荒修改

当代诗卷》投稿博客
blog.sina.com.cn/ziyew


当代诗卷》投稿论坛
zcshige.com


当代诗卷》投稿信箱
kongxz@163.com

  
  

 

 


如风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双击滚屏]

  如风的诗︱我把昨天的门轻轻关好5首

   

  如风,本名曾丽萍。作品散见于《诗刊》、《散文诗》、《安徽文学》、《四川文学》、《延河》、《西部》、《绿风诗刊》等多种报刊。部分作品入选《中国散文诗人》、《中国年度优秀散文诗》、《2014年度诗歌》、《2014中国年度散文诗》、《中国,流泪的五月》、《献给祖国的诗》等多种选本,作品多次获奖。著有散文集《那时花开》。系新疆作协会员、兵团作协会员、中外散文诗协会理事。

  

  

  

  时光,疾速划过和布克赛尔的夜空

  

  ——“让我再看你一眼

  星空和黑夜”

  

  和布克赛尔。夜。十二点。

  是该回去了,远处的灯火一直在张望

  

  可是,是风

  是草原上的风,让两个孤独的孩子

  忘了归途

  

  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赐予我们

  和布克赛尔的夜晚,多么短暂!

  时光,正疾速划过夜空

  

  在这广阔的人间

  这场由来已久的相遇

  与准噶尔古城有关

  与江格尔史诗有关

  

  

  空山

  

  北方的冬天多么寒冷,

  我要在心里,储藏

  更多的你。

  

  十二月的那拉提,空山寂寂。

  大雪封存了那些与我无关的季节。

  我是不期而至的蝴蝶,飞翔的翅膀

  让那拉提河水波涛汹涌。

  而你,是茫茫雪原唯一的篝火

  月亮之下,熊熊燃烧!

  

  如果,如果你能细细聆听

  雪在风中的呼啸,那是我

  未曾说出的爱和忧伤——

  

  

  在远方,遥望着远方

  

  一场不温不火的秋雨过后

  秋天,就被早黄的白桦树高高的举在枝头

  

  赛尔山深处的牧场一夜之间就变得消瘦起来

  大地,写满了辽阔的忧伤

  

  一只雄鹰俯下身打量这渐渐荒芜的人间

  忽地落在一根发白的拴马桩上,望了望远方

  又振翅飞入云端

  

  一间被转场牧人遗落的夏窝子

  在远方,孤独地望着远方

  

  

  与君书

  

  此时不说苍茫与辽阔

  不说千山万水的远

  不说惊鸿般的相逢

  也不说湿漉漉的离别

  

  我想说我看见一只飞鸟

  给天空留下的隐隐伤痕

  我看见一颗香樟树

  孤独地遥望着北方

  

  是的不说身边秋草枯黄芦苇浩荡

  不说那天空苍蓝白云朵朵

  这个午后你可曾看见——

  汩汩的湘江水在我心头

  一遍一遍流过

  

  

  我把昨天的门轻轻关好

  

  我把昨天的门轻轻关好

  把往事藏在身后

  

  我把关于这个夏天的一些片段

  埋在记忆的坛中发酵

  把一些恍惚的记忆和温柔

  掩在心的荒漠

  

  总有些什么是必须要遗忘的吧

  隔着美丽的塞里木湖和果子沟

  我眺望着薰衣草疯狂生长的地方

  把昨天举在杯中

  一个人醉

  

  我把昨天的门轻轻关好

  却忘了

  给回忆上一把锁

  

  

  

  

  

  天、地、人:浑然一体的演说方式

  ——读西域诗人曾丽萍的新作有感

  ■满全(内蒙古师范大学博士、教授)



  

  近期赏读西域诗人曾丽萍的新作《时光,疾速划过和布克赛尔的黑夜》一组诗,颇有感触。她生活在荒凉、辽阔、沧桑和多元的西域,以凄美的文字书写着西域风光,表达着对生命、宇宙、万物的认知和迷恋。通读曾丽萍的诗歌不难发现,她的诗歌更多地表现着东方诗学的审美品格,其笔下天、地、人总是以浑然一体的方式进入诗歌空间,在瞬间与恒久,有限与无限,整体与碎片之间自然形成张力,给读者带来无限遐想。

  

  如果说西方诗学建立在对立式逻辑之上的话,东方诗学应该是建立在统一式逻辑之上。东方诗学强调天人合一,强调感性与理性,现象与本体,肉体与灵魂的统一与和谐,以探寻、表现、书写天地人浑然一体的情感世界——人性为其终极目标。这种预设的多元一体结构中,哲学家既便文学家,文学家既便哲学家和思想家。因此,东方的哲学思想隐藏于文学文本中,文学文本既是情感的表达方式,又是对人生、万物、宇宙进行哲理思考的表达方式。比如,浩如烟海的印度、蒙古创世神话、民间故事、谚语、训谕诗既是文学作品,又是哲学文本。东方人的逻辑中天道便是人道,人道便是天道,人是自然的延续,是宇宙的中心,自然是人的延续和补充。天人合一、万物共生是东方文艺的灵魂。在早期先民中广泛传播的拜物教、萨满教就表达着万物有灵、天地人共生共荣,浑然一体的理念和思想。

  

  曾丽萍的诗歌功底,诗歌美学来自于古老的东方诗学,在其作品中天、地、人成为浑然一体,宇宙的辽阔与心灵的无边,天地的苍凉与灵魂的孤单,自然的景色与人生的困惑交融在一起,缔造出丰满、清秀、厚重的诗性世界,在西域诗坛上书写着关于女人和诗歌的传奇故事。

  

  对于诗人来说,时刻面对着两种世界,一是模糊不清、混沌一片的内在世界,二是清晰可见、有条不紊的外在世界。诗人用智慧、灵感和语言,在模糊不清的内在世界与清晰可见的外在世界之间搭建相互沟通的渠道和途径,进而缔造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浑然一体、交融一片的艺术世界。从这种意义上讲,诗歌创作行为不仅是外在世界——宇宙万物的诗意性书写,更多的时候内在世界——生命情感的诗意性表达方式。

  

  一场不温不火的秋雨过后

  秋天,就被早黄的白桦树高高的举在枝头

  

  赛尔山深处的牧场一夜之间就变得单薄消瘦起来

  大地,写满了辽阔的忧伤

  

  一只雄鹰俯下身打量这渐渐荒芜的人间

  忽地落在一根发白的拴马桩上,望了望远方

  又振翅飞入云端

  

  一间被转场牧人遗落的夏窝子

  在远方,孤独地望着远方

  ——《在远方,遥望着远方》

  

  这首诗虽然描写深秋景色,但是自然景色与诗人情感浑然一片,意蕴在景象中,景象在意蕴中,情在景中渲染,景在情中升华,自然形成清澈、安然、恬静、幽深的诗性世界。给人寥寥数笔,一切尽在其中的感觉。诗中描写的秋雨、白桦树、牧场、大地、雄鹰、夏窝子不仅是自然生成的物象,更重要是诗人情感和生命体验的载体,或者诗人情感和生命体验的表达渠道。因此,诗人书写的动机不在于描写自然景色本身,而是要表达的是此时此刻的生命状态和生命味道——忧伤、孤单、期盼、眺望。对于曾丽萍来说,她的文字,她的诗歌就是她的生命密码和情感地标。

  

  其实感悟世界、表达世界的方式可有一百种,一千种,但是具有独特艺术造诣、独特审美趣味、独特人格魅力、独特语言感悟的诗人、艺术家总是用与众不同的方式表达、书写宇宙万物,彰显着和而不同的价值趋向。通读西域诗人曾丽萍的诗歌,不难发现她是天地间独来独往的歌者,她的歌声幽美而动听,她的灵魂独立而逍遥,她的笔下生命是孤单的,世间是苍凉的,时光是疾速的,人间是悲欢的,万物是和睦的,黑夜与白天是透明的,前世与今世是穿梭的,瞬间与恒久是多余的,清晰与隐约是虚构的,沉默与呐喊相同的,相聚与惜别是命中注定的,一切的一切归根结底与生命状态有关。

  

  那将要飞上云端的

  是星空下关于准噶尔古城的一个秘密。

  恍惚的。清晰的。

  突然而至的。由来已久的。

  短暂的。恒久的。

  一个秘密。

  ——《那将要飞上云端的》

  

  伟大的诗歌总是穿越时空疆域,获得永恒时空,抵达神话般的无边无际的世界。曾丽萍的诗歌中时间感和空间感是模糊的,又是清晰的,瞬间与恒久,此地与他地,前世与今世,那一夜与那一世总是相互链接、相互转换、相互交融,形成浑然一体、混沌一片的童话世界。对时间感和空间感的巧妙处理方面曾丽萍的诗歌是成功的,她总是将描写的对象放置于无限延伸的时间和无边拓展的空间维度上予以渲染,赋予其恒性。对于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的模糊处理,是神话思维的典型表现。其实幽美的抒情诗就是一篇神秘的神话文本,成功的抒情诗和幽美的神话,对于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的模糊处理方面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对时间和空间的无限延伸,能够有效地扩展诗歌意义空间,将诗歌获得厚度与深度。

  

  诗歌的深度与厚度来自于诗人生命感和生命体验的深度与厚度。坚持深度写作是曾丽萍一直以来默默追求的诗歌理想。

  

  沉默。准噶尔古城在血色黄昏里沉默

  沉默,是历史恒久不变的声音吗?

  

  我分明听见风正在诉说昔日的辉煌

  也分明听见风正在坍塌的城墙下哭泣

  

  一条在夜色中隐约泛白的小路,指引着

  我和你在黑夜里前行。一个城墙的缺口处

  风,正在那里来来回回穿梭

  

  远去的王朝,背影已越来越苍茫

  黑暗中,我的长发和衣裙在风中起舞

  此刻,你看不见我的眼睛,看不见

  我散落一地的忧伤

  

  那城墙内外连绵不绝的青青野草啊

  是传说中大汗忠贞不渝的女人吧

  温柔的深情的守候着苍老的城墙

  年复一年,绿了又黄,黄了又绿

  ——《准噶尔古城》

  

  沉默与喧嚣、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破落、远去的王朝与忧伤的诗人、勇猛善战的大汗与忠贞不渝的女人,准噶尔古城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忆,一座历史景观,而是对于诗人来说,它承载着生命的尊严与高贵,信念的淡定与恒久,情感的真实与纯洁。一座古城,一段故事,永不抹去的一地忧伤,诗人在准噶尔古城墙下感受到的不仅是一段沉默的苍茫历史和逐渐远去的王朝背影,更多感受到的是生命的尊严与荣耀,灵魂的孤单与悲凉。在那浩瀚的宇宙中央短暂而飘渺的个体存在到底意味着什么,青山依旧,王朝远去,英名远扬,大汗离去。

  

  一些词语在堆积,它们

  需要一个温度,淬炼成诗句

  

  一些浪花在堆积,它们

  需要一个出口,汇聚成河流

  

  一些星星在闪烁,它们

  需要一片草原,凝结成晨露

  

  和布克赛尔啊

  在这静静的深夜

  我隐隐约约扑捉到你深不可测的眼睛

  ——《隐约》

  

  有限的时空融进无限的时空后才能获得恒性。恒性、意义、深度、厚重是曾丽萍诗歌的审美品格。从这个意义上讲,曾丽萍是属于理想主义诗人。很多人放弃理想、放弃深度、放弃意义、放弃恒久的当下,她一直坚守诗歌的高贵、深度、理想,以此来抵制诗歌的媚俗、无聊、平庸,诠释着生命情感的完整性,宇宙万物的轮回性,世间人性的高贵性,历史文化的厚重性,天地人间的一体性。她的诗歌旋律是凄美的,又是唯美的,她的诗歌情感是清秀的,又是飘逸的,她的诗歌意境是清澈的,又是混沌的,她的诗歌意蕴是深沉的,又是厚重的。

  

  曾丽萍,这位西域女诗人用凄美的文字表达着生命的旋律和灵魂的音符,在西域诗坛上书写着别具一格的诗歌传奇。

  

  来源:新纪元诗人微信号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 发布时间 201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