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页


大诗界论坛网刊

 主 编:卢兆玉
 副主编:山城子
 编委:与诗为伍
    沫若使者
    山城子
    蜀道人生
    天荒一隅
    王 芥
    陈 泯
    阿 洛
    立雪白露
    鸣 之
    庄晓明
    覃乙峰
    哑 榴
    卢兆玉
  编辑部
  主 任:哑 榴
  副主任:沫若使者
  本期责编:
     山城子
     卢兆玉
     与诗为伍
  制作:天荒一隅


  发布:2019-7-4


 

 


《蝴蝶》(外一首) / 钱松子

 


像未来一样缄默,
像坏事越干越熟练,从心里认可。
她的生活“一直在表决”,
随时,自反省中掏出手铐。

车行简评:想象,向来都是诗歌飞翔的翅膀。在此,不得不提及一个诗歌术语:陌生化。简单地说,就是词语从日常到陌生的处理过程。亚里士多德说的“惊奇”,大约就是西方诗学陌生化理论的源头。但其实,中国古代诗学的“比”,即中国式的陌生化的源头。所谓“比”,离不开本体和喻体,也可以看作选择轴与反应轴的纵聚合。而无论“比”或“轴”,都有一个隐秘的通道问题,或者说共性等值问题。回到《蝴蝶》的文本,初读的确有茫然感:蝴蝶为什么有缄默的未来?又为什么像坏事越干越熟练一样有着麻木的惯性?为什么“一直在表决”?手铐又何来?细读之后,不妨尝试通道建立:象未来一样缄默——这个,想想冬天的肃静蝴蝶的短命就不难理解。像坏事越干越熟练,从心里认可——衔接上句来读,指的是一种麻木的惯性。她的生活“一直在表决”,来源于蝴蝶振翅类于举手。而关于手铐的意象源于蝴蝶停歇状态的展翅。当然,这些都是表层的。而深层次的思考源于生命的体验:翩翩蝴蝶本是飘逸之象,而沉重的“缄默”,早已是注定的宿命。“表决”之权与“手铐”之“羁”,于此形成矛盾的糅合,构成悲剧性的包容张力。是为赞!若要说不足,个人认为在补足的通道问题上,还需拓宽一些好。

《上山》

从山脚去云顶,人间越来越薄,
几乎透明。峰峦深陷,
草木摸出钥匙,成为它们中的一员,
我拿错了,至今仍在纠结。
“寂静照亮隔音。”
风换了一茬茬,才把穹顶还给我,
带着抚不平的皱褶;
你俯首,才从底片脱身,
先一步回到明天。

小雪人简评:读钱松子的诗歌,时常会有一种语言魔幻的效果。其实,当读者在惊讶于他对语言上的天赋时,他正是用最朴素天然之心来驾驭这种魔幻。松子的文字是摆脱了历史文化对文字本身的沉淀,试图让文字回归最初的意义。而读者常以经验文化来读其作品。
  亦如此诗中出现的“隔音”、“底片“、”明天“,若从历史文化意义上读,会出现与文本若即若离的幻觉;若从单纯文字上读,是“隔着的声音”、“有内心的底色”、“明亮的天空”。
  在情景虚实的交织中,文本抒写上山时内心返朴归真的洗礼过程。而我在写这段评语时,更愿意再从诗歌写作者如何处理诗语言的角度再来读读文本,比如“你俯首,才从底片脱身,/先一步回到明天”。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