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诗界论坛网刊7月号
(总84期)
主 编:卢兆玉
副主编:山城子
王 芥
编委:与诗为伍
沫若使者
山城子
蜀道人生
天荒一隅
王 芥
陈 泯
阿 洛
立雪白露
鸣 之
庄晓明
覃乙峰
哑 榴
卢兆玉
编辑部
主 任:哑 榴
副主任:沫若使者
本期责编:
山城子
哑 榴
易 湄
制作:天荒一隅
发布:2016-08-06
|
| |
|
|
在马街哨行走(组诗)·果果

*彝家庭院
马街哨的庭院,有现实主义的表象
象我喜欢的一串葡萄挂在胸前
我不再是局外的聆听者
赖在一个路口看彝族妇女的绣品
看细小的苦刺花变成佳肴
看手艺,看民族风
马街哨的庭院,蔓藤还连着蔓藤
春光乍现,看热闹也不用出村
就象村干部亲手做出的炖鱼
一口咬下去就嚼出村庄新鲜的滋味
超度着牛骨和石头的光芒
这是流水永远带不走的
有深植大地的根
*寻找码头
穿过大半个小城,在马街哨
在石头墙的前面嗅着潮湿的空气
学着渔翁船头撒网的样子
听风吹长桥海,看鸟鸣竹林
寻码头,访民俗,观新貌
一步步度量彝家庭院到水边的距离
在下午,无所谓码头斑驳或水草覆盖
岸上的每一棵树和每一块石头
都记录了曾经的喧闹和温暖
象高大粗壮的攀枝花树
象繁茂的竹林,象遍布的剑麻
在目光所及的背后
仍等待着帆影的再次出现
*闵家老房子
闵家老房子,曾经繁忙的仓储公司
象小火车走后遗留的一粒瘪谷
木船、牛车、马帮不在
街也不见,哨也不见
点过洋油的灯也是毫无踪迹
只有蚁群在斑驳的木柱上啃食着
如残墙,如青瓦,如老井,如木棉树
只是在通向村庄突出的关节处
一幢崭新的两层四合院已经异军突起
让我们确信闵家大院是很老了
就像缝在马街哨的一块补丁
在此处飘摇,在这里呻吟
读出的和不能读出的
在流逝中成了故事
*下午的花朵
在马街哨的下午,太阳不偏不倚
把一些朵花放在村庄的路边
黄的,红的,白的,甚至苦刺花
都秉承着季节的旨意
攒足底气,使劲翻墙疯长
让我停下脚步,靠近摇曳的枝头
不只是嗅闻,还啜饮着忘不了的红颜
在苍老的攀枝花树下停下
细数云彩衔来的流岚
或者相遇一群打伞走过的女子
借助美丽家园的封面,释放正能量
或者被推动。或者被召唤
不再是旧梦中强诉新词
总有春光无限,总有幸福降临
*筲箕塘或映碧湖
筲箕塘,是之前很乡土的叫法
映碧湖,是现在文明的称呼
只要水还在,鱼儿就在
彝家沸腾的生活就在
在我们认真描述碧绿的时候
传来诗经里抹不去的平或者仄
很是满足,如熟睡在路口的那只小猫
夕阳西下,就象在一幅画里
看水边垂钓,看农家乐房舍成排
从长桥海的鹭鸟到碧色寨的法国黄
都把马街哨夹在一枚书笺里
落成生态勃勃的新农村
落成我们预订的水乡
不怕风吹和日晒
*未遇攀枝花开
在阳光底下的马街哨瞭望
是我来的太晚,攀枝花已过花期
但我有娴熟的耐心
等待。等待下一次的轮回
在内心深处燃烧,或者倾吐
一朵朵,一簇簇,一树树
如一岸焰火,化成妖娆化成春泥
游荡于小巷中,游荡于攀枝花树下
好似看见彝家那一簇簇的火把
眼眶里满是红艳的重彩
留白在石围墙里和花大门上
给翩翩的蝴蝶和浅翔的蜻蜓
在枝头抒写乡村喜气
在枝头唠叨芳香
二〇一六年三月二十七日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