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诗界论坛网刊4月号

(总81期)

 主 编:卢兆玉
 副主编:山城子
     王 芥
 编委:与诗为伍
    沫若使者
    山城子
    蜀道人生
    天荒一隅
    王 芥
    陈 泯
    阿 洛
    立雪白露
    鸣 之
    庄晓明
    覃乙峰
    哑 榴
    卢兆玉
  编辑部
  主 任:哑 榴
  副主任:沫若使者
  本期责编:
     山城子
    哑 榴
    易 湄
 制作:天荒一隅


  发布:2016-04-14 


 

 


山城子阅读学习(十八篇)

 


诗人畅意的歌唱——学习张三醉《行者物语》


【原玉】
行者物语
文/张三醉

很多很多日子以前
我就想走到一个地方去
一个风不停止脚步
树木在稠密中运动的地方
事情的野草,长成庄严

无论风雨覆盖到天边
还是雷的指指引我躺下
星光灿烂的远景中
夜鸟之鸣在我的手背上
刻下一种凄清的苍茫

快乐是一种种植
我会走进不冷的心中间
从所有的草叶上
指点山巅,即使语乱
我也一定歌唱,永不停息


【山城子学习】

第一节:复沓开头,模糊行进。三至五行,行行拟人。
最喜欢处,“庄严”活用为名词,又偏说成“长成”。

第二节:风雨雷声,以大自然而影及社会生活之抒写背景。
“夜鸟之鸣”,分明隐喻着敲键声声,是诗人的创作正在进行。
而“凄清的苍茫”,是责任感所折射的一种心情。

第三节:最佩服动词“种植”有了名词的词性。这样的活用,
遂使文本的前行,十分地灵动。
“草叶”暗喻诗作,“指点山巅”是努力攀登创作的高峰。
落笔在“歌唱”——就是指诗歌创作,一直要努力下去。
一位为时代而高歌的诗人形象,已经跃然了。

全诗看,旨诚而艺美,达到了暗含的情思与语言艺术的完美统一。

2016-4-3于观山湖



复杂的沧桑感
——学习大原飘风组诗《选择一个黄昏进入村庄(组诗之二)》
文/ 山城子

这是中国社会大变革,在一个中年诗人心中苍凉、感慨、怅然若失,内心复杂的沧桑感的
艺术写照。我也是东北人,退休后十余年间我先后三次探访故乡,每次走进村庄的那种感
觉,同样忧喜参半,或郁闷气愤,或欣喜开心,而人非物也不是的现实的变化,特别令人
感慨唏嘘,喟叹不已。流水的小河干涸成了垃圾沟,屯子里新房铁门汽车臭水坑,大地里
到处是破烂不堪或重新建设的蔬菜大棚……当年我们成长的自然环境,全然不见了。就不
必说基层腐败的那些令人作呕的事了。我每次都写了一些纪实诗,但比起这一组来,在表
达方式上我的那些就不是很艺术的了。

艺术的语言,以“头顶,渐成不毛之地”而幽默地开头。往事的“迎风流泪”既拟人又比
喻,“从垄沟爬出来”是具有借代修辞格的口语的提炼。这一提炼,就很生动形象的了。
“而牧放/ 它们的鞭子,却抽走了/幸福,最后一片叶子”很含蓄,含蓄在用“鞭子”和
“叶子”两个意象来隐喻地表达。我的理解“鞭子”是指挥,“叶子”是生态吧!

有些记忆不清的往事,诗人选了《初恋》入诗。“满布皱纹的黄昏”这样的拟人化句子及
“那些叫不上初恋的初恋”这样的表述都很艺术,且符合诗人的复杂心境和童年的实际情
况。“村头的小河,早结了一层/厚厚的痂"。这里就不是写小河,而是借来比喻那些初恋
们与在外工作的诗人之间的隔膜吧——自然是沧桑的社会所带来的。

走进土街,回忆当年小伙伴们以及村里的人们那种贫穷但很和谐的生活场景,而今都不见
了——“空无一人”人情冷漠了呢,还是都出外打工去了,抑或陆续搬到城里去了?或兼
而有之吧?艺术的背后,透出一种苍凉质感。

《水渠》这首,则是沧桑的感慨。毕竟那是当年水利化遗迹。我的中学时代,曾修过水库
挖过小运河(当时叫“河网化”)。而今水库干了,河网只剩了凸凹的痕迹。那正是“三
面红旗”高高飘扬的时代,是大原飘风诗人未曾经历的,但他们家乡所修的水渠,应当是
发挥过灌溉的作用的那一类吧,毕竟给他的童年,留下了赖以比较的深刻印象,而“那些
水逐渐冷了下来”,含蓄着怎样的情怀,或许就不难揣摩了。毕竟如今热的东西很多的了。

2016-4-5
于观山湖

附【原玉】
选择一个黄昏进入村庄(组诗之二)
作者:大原飘风2016年03月22日 09:37 浏览:1840
◎ 靠近羊群

头顶,渐成不毛之地
多少往事,已经
迎风流泪——
当年,一个人从垄沟爬出来
低着头,就象现在
灰溜溜地靠近羊群

羊群急着回家,而牧放
它们的鞭子,却抽走了
幸福,最后一片叶子

◎ 初恋

过去的少女
她们认不出我了
我也假装素不相识

都说岁月如刀
会让满布皱纹的黄昏,滴血
那些叫不上初恋的初恋,被切得碎碎的
恍如一粒粒小石子,我不知道
该把它们掷向哪里——
村头的小河,早结了一层
厚厚的痂,

◎ 土街

大人,小孩,一群
泥土上的蚂蚁,会在这里
翻耕嘻笑怒骂,再多的灰尘
也迷不住饥渴的方言

东家长,西家短
像西甸子的湖水,一会儿涨一会儿退的
只有坑坑洼洼的生活
偶而会咯一下脚......而由我捎来的晚风
扫荡了过往,土街不土了
空无一人

◎ 水渠

像我的旧书包
每天上学经过的水渠
已是破败不堪,许多裂痕和缺口
学我少年的样子,呼啸而过

更多的走失,沉重了水
我有理由相信,水是慢慢流出去的
也像我的旧书包,越来越旧
直到有一天,书包丢在了墙角
就好比那些水
逐渐冷了下来

注释:2016年3月18日



学习【中诗简牍】三月状元卷作品-1


【原玉】
夜色中的河流
鲁橹

无论我身处何处,无论我有多强大,
我都接受天黑下来;

我抬头,天空派出一条河流,它覆盖了我,
它完全不顾我的疼痛,它覆盖了我;

我低头,大地派出一条河流,它淹没了我,
它完全不顾我的挣扎,它淹没了我;

我只好把自己交给人间,交给我暂居的人间,
人间派出一个夜色,竖着,直接吞没了我;

我默然。坐下。
也不,写下遗书。



【山城子学习】

这首诗,语言的艺术呈现密度,达到了80%以上。就是说只有结尾的11个字,散文化了些,但,却很含蓄。
第一节的艺术在于“无论”的复沓,立刻产生了铿锵的节奏美感,接下来“接受”的活用,产生了拟人的
阅读效果——很生动的了。
第二节的艺术在于拟人修辞格和反复修辞格的融合运用,遂使文本的行走鲜活灵动起来,遂把读者带入美。
第三节的艺术与第二节完全相同,这样又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节的排偶美。
第四节又换成复沓修辞格与拟人修辞格的融合运用,同样产生了鲜活灵动的阅读效果。
第五节,虽未能艺术起来,但却精练而含蓄(诗性的最基本要素的呈现),且体现诗人埋藏很深的一种乐
观的人生态度。因为读到最后,我想到了伟人说过的名言:“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
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2016-4-9于观山湖



学习【中诗简牍】三月状元卷作品-2

【原玉】
我爱上了纸灯笼
鲁橹

我爱上了纸灯笼
我爱上了甜蜜的称谓

我爱上了纸灯笼纵火的勇气
我爱上了甜蜜的称谓

我爱上了纸灯笼纤瘦的骨灰
我怀念甜蜜的称谓


【山城子学习】

纸灯笼,每年集中出现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事实上春节来临之前,就已经开始打扮城市与村庄了。
纸灯笼,是我们中国人喜庆的象征,是一种红红火火的氛围与心情。而龙形的纸灯笼,被村民或市民
举于夜里的时候,那跃动的精彩,无疑是对我们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伟大祖国的一种由衷的歌颂。
青年女诗人鲁橹



情思在于关心备至——学习半山《我得去趟北京》
文/ 山城子

【原玉】
我得去趟北京
文/半山

我得带着孩子
孩子带着假期
进北京

北京,是昨晚,孩子在梦中
不小心,从口中掉出的一颗水果糖
滚落到我耳边

长城,故宫,天安门,颐和园,圆明园
从早,就在孩子的课程表外
排着整齐的队伍,盯着她的作业本

我只能选择8月
骄阳的烘烤,人流的拥挤
仅仅是皮肤表面的疼痛

我要把孩子心中的那棵大树植好
她爬上去,不仅看到一个父亲
还看到,世上,还有那么多弯腰弓背的人

如那天晚上在窗口
她指给我看的那一弓弯月
照亮村寨的山峦,和她上学的那条乡间小路


【学习】
真实的情思是诗的灵魂。作为青年诗人的半山,对正在上学读书的女儿的健康成长关心备至。这样真
挚的情感,他要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于是就有了这首诗。
诗的形式,就是语言艺术化的密集呈现。
第一节的艺术化,是通过前两行的复沓排偶,以及“带着假期”这样的动词“带”的拟物活用实现的。
第二节的艺术化,在于比喻格的贴切运用,其生动形象的阅读效果,立刻活脱于屏了。
第三节的艺术化,在于拟人格的生动运用,其活泼的贴近孩子情趣的阅读效果,就破屏而来了。
第四节的艺术化,用了短语排偶和“皮肤表面”的别致的借代。
第五节的艺术化,用了一个想象的比喻,化无形为有形,生动而有趣。
第六节的艺术化,则是通过加强含蓄的程度实现的。含蓄毕竟是诗性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如果总结一下,我想说:诗性的呈现是双翼而飞。一翼为情思的隐约性,另一翼就是语言的艺术性。
两者合力而翔,无论押不押韵,分不分行,都是诗。不押韵的是古诗和自由体新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分行的是大部分古典诗词(大多原本不分行,也无标点)和当下正在崛起的散文诗。

2016-4-11于观山湖



可意会,不可言传——学习白世纪《口香糖》

【原玉】
◎口香糖

你始终想把答案嚼出温柔
薄荷再冷感也将会融化
半醒的淡定提示依然像一扇扇开放的念旧窗口
在等我吐露那句与时光有关的
或无关的告白

白世纪 2016/4/13于桃园
借台湾诗友Lisa Liu <口香糖>同题 和写一首


【山城子学习】

真正的诗,就是让你至少读三遍。
然后许多想说,又说不明白的朦胧的感觉。

我读了三遍,艺术的语言,已经把悠远的情思藏得犹抱琵琶半遮面。
感觉真好。但我说不出具体来。

语言的艺术化是可以说明白的
比如“你始终想把答案嚼出温柔”
动词“嚼出”把“答案”给拟物了——可以嚼的东西。形容词“温柔”活用为名词了。
艺术,就是语言的生动形象新颖灵犀幽默深邃等等的呈现。

“半醒的淡定”
这样的短语单拿出来,就有拟人的阅读效果。同时,形容词“淡定”也名词化了。

“像一扇扇开放的念旧窗口”
这个明喻的语段,还暗藏了比喻效果的“开放”的活用。
就是说这一扇扇的念旧窗口,是像花开了那样的美丽呢!

2016-4-13于观山湖



喜欢这种临界的感觉

【原玉】
◎半阴天

为半面缘半湿
半素
半边红尘路过半痴半怨的雨


白世纪2011/12/20于桃园


【山城子学习】

既然半阴,也就半晴。以此类推还有半干、半荤、半边仙境、半醒与半感恩。
两半之间,都是临界。凡临界都处于转换之中,喜忧参半,或苦尽甘来,或
苦中犹乐等等。而缘半面,就是若即若离了——是一种又惆怅又慰藉的美丽。
或者叫临界美吧。
这样一种缘分的临界美,如果用艺术的语言密集地呈现出来,那便是好诗了!
而这首仅20个字的微型诗,则用“半”的密集地复沓,而实现了语言艺术化。
这个艺术化的具体阅读效果,是文本声韵的铿锵和谐行走,以及“雨”的喻
意的落笔。

2016-4-15


喜欢这种临界的感觉

【原玉】
◎半阴天

为半面缘半湿
半素
半边红尘路过半痴半怨的雨


白世纪2011/12/20于桃园


【山城子学习】

既然半阴,也就半晴。以此类推还有半干、半荤、半边仙境、半醒与半感恩。
两半之间,都是临界。凡临界都处于转换之中,喜忧参半,或苦尽甘来,或
苦中犹乐等等。而缘半面,就是若即若离了——是一种又惆怅又慰藉的美丽。
或者叫临界美吧。
这样一种缘分的临界美,如果用艺术的语言密集地呈现出来,那便是好诗了!
而这首仅20个字的微型诗,则用“半”的密集地复沓,而实现了语言艺术化。
这个艺术化的具体阅读效果,是文本声韵的铿锵和谐行走,以及“雨”的喻
意的落笔。

2016-4-15



【中诗简牍第二期研讨帖】以菊香喻情的美丽


九月菊
占森

想去关一扇门时,它绽放了
一记图腾或某个情人
它很静。像要开在你心里
呼应你藏着的香,和柔顺
你相信,那个女子捧它时也会这样

它总在有风和荒芜的地方开着
这“高调”的对抗,能使你疏远叶落

你抚摸它。它湿润、雀跃
从花蕊里发出尖锐的鸣叫
你清楚的:那一声,来自于春天


【山城子学习】

1、
连读三遍,那感怀的主体,就由“你”变成“我”了。
诗人以第二人称替代第一人称,有一种别致的客观美。
2、
“图腾”意象是比喻——把九月菊比作“情”的图腾。
“情人”单指有过情感交流的异性友人吧?以菊隐喻。
3、
“藏着”,巧妙地写出了诗人对“某”的回忆与思念。
“也会这样”暗示两人心心相印“心有灵犀一点通”。
4、
“高调”的移就式活用,是为表达对那位女子的赞赏。
“湿润”“雀跃”“鸣叫”——哦,曾经的美好时刻。
5、
好诗就是这样的:犹抱琵琶半遮面,也如疏竹筛月影。
说押韵的顺口溜才是诗的人无缘享受这样的语言审美。

2016-4-20于观山湖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