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页


大诗界论坛网刊

 主 编:卢兆玉
 副主编:山城子
 编委:与诗为伍
    沫若使者
    山城子
    蜀道人生
    天荒一隅
    王 芥
    陈 泯
    阿 洛
    立雪白露
    鸣 之
    庄晓明
    覃乙峰
    哑 榴
    卢兆玉
  编辑部
  主 任:哑 榴
  副主任:沫若使者
  本期责编:
     卢兆玉
     山城子
     与诗为伍
     易湄
     寒山红衣
     十姐妹花
     晓荷
  制作:天荒一隅


  发布:2015-11-28


 

 


诗学习(二篇)· 李德贵

 


  诗语言,就是要艺术起来-学习蠖蛇之度《九月九》


  【中诗精品】
  九月九
  文/蠖蛇之度

  九月和我
  都在
  只是,你的围城
  越来越小

  一场秋雨
  能说明什么——
  多下一滴
  就能让我的思念溢出来

  美好的日子
  从不迁徙
  走近你是烟雨,无非
  疲惫了我的疲惫

  九月,加上我的高度
  都始终不能望见,故乡

  2015·10·22·


  【阅读学习】
  蠖蛇之度的作品,全都有品头。品头在于用意象抒发个人真实情感的表达方式里。
  诚然,用意象表达,语言也要艺术化。简洁的语言艺术化的意象表达,已经形成了
  他的风格。这种风格耐读耐品,所以我一看到,就要学习了。
  说“九月和我”,“九月”就被拟人了,或者“我”就被拟成时间了。这就是艺术。
  (有人又禁不住说是病句,由他说吧;或者有人又说什么——乌龙。说去吧)
  “你的围城”——就是拟人+比喻了。讲逻辑的人会说“时间有什么围城??”
  看来只懂逻辑是不全面的,还得懂点眼部前的修辞,才可以对诗说点什么。切记。
  “多下一滴/ 就能让我的思念溢出来”动词“溢”是比喻性的通感活用,这样就
  有了变无态为有态的阅读效果,那“思念”也就液态般地可感可视了。这很艺术。
  “疲惫了我的疲惫”——形容词“疲惫”先活用为动词,后活用为名词。很积极。
  “九月,加上我的高度”——时间有高度吗?死抠逻辑的人,又要气得不行了吧?
  当然有!因为诗人写的是“九月九”登高节——“遍插茱萸少一人”啊!而从语言
  层面来说,后面的“高度”,无疑对前面的“九月”具有了喻拟的阅读效果。即喻
  成或拟成有高度的物体了。这就是语言的艺术化处理。语言不艺术化,也不是诗。
  这些学习心得,概括一下,就是不论抒发什么,尽可能使语言艺术化起来。

  2015-10-28
  于辽西故乡

  *比一些自由体新诗还有诗味的散文诗


  这个标题,是我读了多梦的江南这两首散文诗后,打从内心显现出来的。
  喜欢交流的诗友,可以先读读这个以经典歌剧《白毛女》著名唱段中的两句唱词为标题的两篇诗章,并从中体会那种躲在文字背后的诗思与韵味。至少我是觉得比某些推崇直白(所谓“大众化”)的那些顺口溜,是艺术得多了。
  请阅:


  北风那个吹(外一章)
  文/多梦的江南

  落叶,是秋天的叛逃者。一根鞭子,冷酷无情地抽下来。
  善观风向的墙头草,伏地不起,很臣服的样子,虔诚地朝南膜拜。
  总有一些顽强不屈的种子,见缝插针,为春天复辟,埋下伏笔。

  从不感冒的乌鸦,忍不住连打几个喷嚏。
  一棵树被传染了,整片森林打着寒颤。
  鸟巢失去了重心,宛如急流中的小船,在树杈的暗礁间颠簸。

  支撑天空的云层骤然坍塌,一团团从山顶滚落,让左右开弓的树枝弹成了飞絮。
  好多正经得读不出表情的名词,瞬间变成了疯狂的动词。
  一个个在分行的文字中,张牙舞爪。

  几缕风干的阳光,被驱赶出体外。一再按捺,乡愁还是从开线的地方冒出来。
  故乡,那条一瘦再瘦的河流,藏匿着思念的游鱼。
  梦里总是听见,松动的瓦片,敲打着屋脊,比老屋的咳嗽声还响。


  雪花那个飘

  那个头扎红绳的女子,长辫一甩。落满灰尘的旧唱片,就转动起来。
  踮起的红舞鞋,像根唱针,一圈又一圈,轻盈地旋转。
  音乐响起,一群白色的蝴蝶,倾巢而出。


  街灯失眠了,眼睛红肿,看深深浅浅的脚印,一个个被掩埋。
  一块橡皮擦,不断擦拭着往事。记忆的内存大了,思想一片空白。
  许多信件,蜷缩在邮筒里,找不到寄发的出口。一个熟悉的地址,渐渐模糊不清。

  红泥火炉,跳动的火焰,无法激活挂在墙上的花香和鸟鸣。
  把风花雪月的话题,兑入壶中,让炉火与茶水交谈。
  许多话一说出来,就在嘴边汽化。沉默,是最好的语言。

  一匹白马,驮着黄卷青灯走了。拴马桩上,开出大朵的蘑菇。
  这时,适合在一首诗中打坐,让时光静静入禅。
  睁眼闭眼之间,门外的江山,已矮了三分。

  [阅读学习]
  说艺术得多,当然是指语言的艺术化表达。亦即有别于小说、散文的精炼含蓄,或生动形象,或跌宕跳跃,或幽默诙谐,或灵气新颖,铿锵流畅,或朦胧婉约等等密集地语言表达。毕竟诗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艺术不起来,将竹板子呱嗒呱嗒打碎也没用,也只能是类快板的文字,而非诗歌。
  ,
  艺术在于不留斧凿痕迹的喻拟(通过比喻而拟人,或通过拟人而比喻)行走。第一首的第一行的将“落叶”比喻为“叛逃者”立刻就有了拟人的阅读效果;而“一根鞭子”比喻没出现的本体秋风,又通过“冷酷无情”的修饰,而有了拟人的阅读效果。第二行的“墙头草”是拟人,效果无疑地生动形象起来。第三行的“种子”“春天”也相携着一并拟人了。这艺术化的行走,可谓脚步绵密得很呢!第二节的三行,依次拟人的是乌鸦、树、森林,而鸟巢那里就回到了比喻。不仅生动形象,也很灵气活泼幽默诙谐了。第三节里语言的新颖呈现,在于拟物修辞格的拓宽运用。比如“云层”是气态物,这里用“坍塌”和“滚落”两个动词,就生动成固态物一样甚至听到声响了一般。紧接着“名词”就被拟人了。这个拟人效果就为读者意会秋风秋雨的降临留下了很大的视听空间。
  以上三节对“北风那个吹”——深秋的来临写得何等生动活泼形象风趣诙谐!这绝不同于小说散文的写景的方法。这里是语言艺术的密集地呈现。诚然,诗人绝非为写景而写景,这是个铺垫,是为其接下来的抒情搭了一个艺术的舞台。
  艺术舞台之上,主角就是深沉的乡思了!进入抒情,则更需要艺术的表达。“阳光”可以被“风干”,这也属于拟物格的拓宽,阅读效果在于阳光也同可以风干的固态物一样可触可摸了。“被驱赶”就有变成了拟人格。“乡愁”的“冒出来”又是拟物——转换自如,阅读效果是新颖又灵气,生动又含蓄啊!接下来的故乡的河,“一瘦再瘦”再拟人,阅读效果是形象而又真实(我家乡的河,是变成了死蛇一样的垃圾土沟了)。“思念”字眼的出现,对“游鱼”来说还是拟人,而对诗人来说则是真情的抒发。巧妙还在于用“游鱼”比喻游子(诗人自己)。从河到“老屋”
  依然拟人(咳嗽声)。就是这样,诗人在这篇作品中,在密集的艺术化语言的行进中,也就是在这厚重的浓烈的诗味中,隐藏了深沉的思乡之情。可谓旨艺双馨之美作。很使我受益。
  (至于又会有人来指导我如何写评,而不能只说优点,不说缺点云云——我在这里等着他说:我是在学习呢,不是写评论。评论是评论家的事。我的事是学习如何把散文诗写得超越自由体新诗。)

  第二篇第一节诗人从想象开头,接下来连用比喻造成通感的阅读效果。第二节拟人,“擦拭”又转为拟物了,更欣赏“内存”现代语言的比喻效果。第三节“激活”现代语的比喻式运用,“兑入”的活用新鲜出拟物效果,都别致而新颖。第四节又是在艺术化的表达中,表达了诗人通过对诗歌的追求而净化心灵的情思。这里就不细致地记录我的学习过程了。留给愿意学习此篇的诗友,自己来体会个中美丽诗味了。

  2015-11-26于沈阳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