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诗界网主办


主 编:卢兆玉
副主编:山城子
副主编:柴 进
编委:与诗为伍
   山城子
   天荒
   柴进
   陈泯
   阿洛
   立雪白露
   穆桂荣
   梅边吹笛
   覃乙峰
   卢兆玉
责编:山城子
制作:天 荒

 

               
中成诗赛【人间四月天】美句探艺 / 山城子

   


    [双击滚屏]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转虚为实的词类活用

美句:

一茎执着,一茎忧伤
  大片温情,大片遥望

(摘自指冷笙箫寒《梦语(一)---和雪馨《花语(一)》)

一茎,数量词。量词“茎”,从名词植物的“茎”转化而来,因此可以做具有长条状物体的量词。“执着”“忧伤”都不是条状物体,这里用“一茎”来修饰限制,就产生了有形的阅读效果。符合积极修辞的概念,属于拓展了的词类活用。

  这对于“一茎”来说,属于数量词的转虚为实的活用;对于形容词“执着”“忧伤”而言,则是用如名词的活用。

大片,形容词。用于形容连成片的物体,如大片深林。而“温情”与“遥望”一个是名词,一个是动词,非连成片的物体。但用“大片”来修饰,就产生了转虚为实的阅读效果,因而也符合积极修辞的含义,属于形容词的比拟式活用。这一活用,“遥望”这个动词,也就活用为名词了。

古今中外,诗之美句,没有不是积极修辞出来的,而绝非随意损毁语言而乱搭配出来的。指冷笙箫寒的两行诗,仅16个字,而词类活用凡七,没法不美。
2011-04-19于文化村

2、动词的比拟式活用

美句:

揭一片又一片薄薄的月光,用掌心的暖
  焙抚画外的余韵

摘自飞花的《【人间四月天】18》

这是原诗的最后两行,都因起笔的动词“揭”“焙抚”的比拟式活用,使无形状的月光和余韵,分别有了薄片状、药材或食品的形状,从而生动形象了行文。

动词的比拟式活用,可以使没有具体形状的事物或意识形态,变得仿佛有了具体形状,有了视觉的阅读感觉,因而属于积极修辞。现代诗中有大量的此种活用。古诗中没有,应是对古代词类活用的新发展。
2011-04-19于文化村

3、 一“典”一“活”成美句
    美句:
  任凭零落
  庄周的蝶始终坚守
  下一季的含苞待放
  (摘自雪馨的《前世,你是我的人间四月天》)

  “庄周的蝶”是引典入诗,非常雅致。说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翩翩起舞。他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了。一会儿梦醒了,发现自己僵卧在床。于是说,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篇寓言是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乐。也就是追求身心的彻底解放与自由。
  “含苞待放”是动词性的短语活用为名词性的短语。现代诗的一个奇观,就是从发展了的词类活用再发展到了短语活用。这里的活用,是用来比喻追求物我两忘的执着精神不泯。
  一“典”一“活”,很美地成就了这个诗节(原诗第5节)。
   2011-04-19于文化村

   4、喜欢用传统语法修辞创造诗境
  美句1:
  “是倾听还是为了回忆”( 摘自天荒一隅【人间四月天】丁香雨)

  这在语文句式常识中叫选择句式。作者向读者传达的是任由挑选的两种情形。但在诗中,却产生了又像是“倾听”,又像是“回忆”的两个判断,或兼而有之,一边倾听,又一边回忆的扩大的诗境。
美句2:
“流水无声,花事无语”( 摘自天荒一隅【人间四月天】丁香雨)
  这在修辞学常识中,是排偶句中,又镶嵌了复沓。流水而无声,是诗主体形象的主观集中,因凝神而听不见;花事(纷纷飘落)而无语,是让读者想到那种寂寥的悲伤。这样造成的诗境,有一种悲伤的寂静美。
向天荒一隅学习,不用那些别人看不懂的生僻词语行文。
2011-04-22于文化村

5、两个惊叹号的句子,双双而美!

美句:

鸟儿啊,请别叽喳,水声啊,请别打岔!我要在梦里演绎一场梦断桃花!

 (摘自蜀道人生《【人间四月天】1、梦飞翔》)

前为并列关系的复句,整体用的是排偶格。

“鸟儿啊”、“水声啊”相偶而复沓“啊”;“请别叽喳”、“请别打岔”相偶而复沓“请别”。用词通俗而亲切,且有往复吟唱的意趣散发出来。

美还在于拟声词“叽喳”的活用为动词。诚然,这是为了诗句的简洁精练而省略动词“叫唤”所出现的语言创新现象。属于对词类活用这种积极修辞的开拓与丰富。美还在于“打岔”的拟人,所造成的艺术性,一点也不比“叽喳”弱。

后为单句,独立而美。

美在于:首先是“梦”复沓。次从象之意上来说,梦是无序的,但诗人在这里活用“演绎”一词,遂表明要在无序中推断出有序来。再次,“梦断桃花”,即关照了图片的内容,又是雅致的比喻。

一行散文诗,两个句子,七次积极修辞,能不美吗?

2011-04-24于黔中文化村

6、活用一词,整句新鲜

美句:

把她灿烂地喊醒(摘自巴芒《【人间四月天】20、飞花逐月蓝美人(组诗)》)

形容词之于被形容的事物,在汉语中不断地约定俗成。比如动作,可以快、慢、急、缓,而路必大、小、长、短、宽、窄,阳光则可以温暖、明媚、灿烂,喊就大喊、或高兴地喊、或愤怒地喊、或远远地喊,不一而足。
巴芒的“灿烂”,不去修饰阳光,却拿来形容喊,虽不曾俗成约定,然而一下子新鲜起来。那喊的情态,实在妙不可言,硬是胜过了无数的轻轻、柔柔、温纯、亲切、欣喜等等当用之词。
从修辞学来说,这种活用的方法叫移就。

2011-04-24于文化村

7、两行诗两格三活用

美句:

  撒满地羞涩,让一缕香风
  在空旷中安静地躺下
(摘自觅雪嫦晴《【人间四月天】14、四月,躺在时间的蕊上》)

一格:比喻——用香风喻桥上的睡美人,相似点在于美的韵味。
另一格:拟人——既然上句“香风”(非人)了,而下句承以“安静地躺下”,就还原为人了。
活用之一:形容词“羞涩”,活用为名词;
活用之二:数量词“一缕”,是比拟式活用;
活用之三:形容词“空旷”,活用为名词。
虽多处积极修辞,但不露痕迹,只是觉得美。

2011-04-24于文化村

8、合成词的拟人式活用,美如仙姑

美句:

四月的娇颜
  抿着小口

(摘自哑榴《和树边上的人:〈四月的小情绪〉》)

娇颜,由两个词素组合而成的偏正式双音合成词。娇偏颜正,词性从正,为名词。颜之娇者,初开的花,比如荷、牡丹、郁金香等等,之外就是少女、少妇之面相了。花无口,更不会抿着,所以是拟人,而非拟物(花)。

本来的约定俗成,娇颜是用在花或人的,诗人哑榴心裁别出,赠给了四月。于是,四月便花仙子般地款款向我们走来了。多么美的句子,因为一词的拟人式活用。

2011-04-25于文化村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中成诗界论坛网刊 发布时间:201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