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诗界网主办


主 编:卢兆玉
副主编:山城子
副主编:柴 进
编委:与诗为伍
   山城子
   天荒
   柴进
   陈泯
   阿洛
   立雪白露
   穆桂荣
   梅边吹笛
   覃乙峰
   卢兆玉
编责:山城子
制作:天 荒

 

               
风中玫瑰· 品读博友陈泯的诗

   


    [双击滚屏]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喜欢诗,还是在学生时代。也许诗歌的朦胧、凝练契合了年轻的心中那些欲说还休、捉摸不定的情怀、情绪,总是在课余深深迷恋和陷在诗歌营造的氛围里。随着慢慢长大,渐渐远离了那种心境,也慢慢远离了阅读诗歌的时光。而且后来的所谓新诗歌,生涩难懂,读来不知所云,十足的“朦胧”,便没有多少阅读的欲望了,只是依然喜欢读古典诗词。
  偶然的一次点击,让我走入陈泯先生的诗歌世界。正如他自己的介绍一样“陈泯的文字不喜欢咬文嚼字,嗑磕跘跘,可能是心灵的直白,也可能是情感的喧泄。。。”一种清新自然、淡雅亦醇厚的诗情,引领我又走入阅读诗歌的美好时光,闲暇之余总喜欢静静品读那些文字。
  语言之美——陈泯先生的诗,细细读来,字字玑珠,看似闲庭信步的顺手拈来,却如于沙砾中精心捡选出的珍珠,光润、精致。


  水畔的一些野杏和杜鹃
  又在微雨中开花了
  那花香湿湿流泪
  粘住了风,不让它走远
  ——陈泯《树。花。太阳雨》
  迟来的一夜风雨
  闹醒了满山的桃花
  几片绿叶
  遮不住黛白或粉红
  风立在桃林的四面八方 
  水珠儿爬上树叶
  翘望春天
  ——陈泯《桃花》
  一颗亮闪闪的流星
  落在夜的草丛里
  风中一片端不稳露水的叶子
  又惹起谁在伤心
  ——陈泯《月夜。回家的路上》

  意境之美——陈泯先生的诗,是用文字挥洒的一副副水墨丹青,看似不经意的点染,却布局疏密有致,着墨浓淡相宜,却美在笔墨之外。除了给我们营造触手可及的美,还延展我们的想象,回味无穷。


  而春天是一个美人
  梨花,杏花和洁白的玉兰
  相续走来,如唐诗 
  或民谣其中凸起的部分
  风很香,雨水有蜜的味道
  此时就这样凝目远眺
  一群鸟儿由低到高飞翔
  它们翅翼剪辑着不尽的风流
  使我的瞳孔细雨沥沥
  ——陈泯《一些太阳雨。。。》
  时常有你轻巧的纤足
  提着裙裾涉过我白色的木栅栏 
  远处有雷声走过
  暴风雨将至又能怎样
  ——陈泯《筑一座情感小屋》
  我坐在一幅画的对面
  有农人在劳作
  绿色笼罩诗意家园
  我听见了谁哼唱的一段民谣
  在摇晃着麦秆
  灵魂的细雨如微岚
  在四种方向的清风之上
  浓墨渲染的是江河
  淡墨飘逸的是长风
  ——陈泯《远眺。。。 》

  深沉之美——陈泯先生的诗不仅带给我们品读时的愉悦享受,还令人陷入沉沉思考,于简单中蕴含、揭示深刻哲理。


  爱情有可能
  是一种神秘的音乐
  宗教式的力量
  潜藏在生命的内部
  思念无休无止
  美丽而生动的泪水
  已凝固成干枝梅上的那
  一朵念想
  ——陈泯《听<梁祝>随想》
  人总是要走的,如秦岭云
  漫游于沟壑流水
  作天地之母无言的知音 
  或沉溺于荣华秋月
  在致命的诱惑中漂泊自己
  ——陈泯《行走秦岭云》
  此时古筝在忧伤中微笑
  展示一种生命的原色
  我被雨声琴声诱惑
  过去了的事情
  不似流水,或断了的琴弦
  人的心枯萎了
  灵魂的花朵会不会鲜艳
  ——陈泯《雨夜,聆听古筝》

  纯朴之美——陈泯先生的文字魅力,亦在于朴素、自然,没有生涩难懂的字眼,突兀的语句,朦胧只是意境的柳暗花明,不是文字本身。堪比国画高手的挥毫,云淡风轻的几笔,却氤氲出一副意味深长的画卷,绝非那些华丽词藻堆砌却不知所云、无病呻吟的所谓的诗歌能比的。


  每夜如常。摇曳的树影
  又剪出了一弯月亮
  沿着林间那条细弯的青石小道
  我知道,此时
  你飘到了我的屋前
  轻轻地抚去台阶上青苔般的日子
  一起出去走走,今夜无雨
  今夜月色皎洁
  ——陈泯《今夜,月色朦胧》
  就让我隐没在树林中
  保留一些泪滴
  站在我的祭坛上
  尽管观众席始终空无一人
  尽管诗的寂寞旷无空前  
  明亮里我的文字
  在泥土之上金光灿烂
  可我期待有一天
  有美丽的声音迢迢传来
  ——陈泯《月亮与水》
  脚下走过的每一声足音
  空寂中有蝉声蛙鸣丝丝缕缕
  山里别有一番世界
  泉水正梦着青草
  寂静中到处都有滋滋的声响
  听见了么,鹧鸪成群归来
  求欢在灌木丛里
  在槐树多白花的唇间
  风正吐露爱之窃喜雨叹息
  生命里深不可测的澄碧
  岸在那里,我天真地问你
  ——陈泯《今夜,月色朦胧》


  再读陈泯先生的诗歌,忽然生出如许感慨,诉诸文字。从来不写类似评论文字的,今日有此感触,便提笔记录了,不妥之处,望陈泯先生看到不要见笑,海涵!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中成诗界论坛网刊 发布时间:20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