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外一篇) /穆桂荣
[双击滚屏]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一晃又要过年了。满街的色彩感染了柱子这颗寂寞已久的心,他带着激情在嘈杂的人群中踩着喜兴的节拍,心中不由感慨,“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至从南下的列车把他们卸在了大都市——广州,便有了太多无法排遣的失落与无奈。曾经的一切已经过去,未来还在期盼。似水流年早已把他们的棱角打磨,丝丝缕缕的创伤牵动着内心的冷暖与疼痛。
柱子提着五颜六色的果品,姹紫嫣红的包装裹着太多的人生百味……
他将年货分成两份,一份寄给北方的父母,一份留给住对门的老妈。她总是以老人的善良,关爱着离开父母的孩子们,几个小哥们都叫她老妈。六旬的老妈孤身一人,开朗健谈,有时见到孩子们就会乐呵呵地说,我要有个像你们一样的儿子多好。他们便会爽快地回答,老妈,我们都是您的儿子。
新年的前两天,满脑子的回家。家乡,对于出门在外的游子来说,那个虽不出名,却在心中永远乐土的小村庄,如一个巨大的磁场,无论你走多远多久,都会把你吸引到它的身边。回家过年的感觉就像饥渴已久的婴儿终于回到母亲的怀抱。故乡有他们的根,有那永远也无法泯灭的故乡情。故乡是两千多里的山水相隔,故乡是日渐白发的双亲留下的一扇门,累了、苦了、痛了,便是疗伤的温床。客居都市,柱子深深体会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意。他多想做一回刘长卿笔下的风雪夜归人……
悲欢离合的人生际遇,血泪铺就的路就是不屈的漂泊,一把疼痛的乡愁。
他和伙伴们各自忙着准备回家时,老妈出来进去地说,小燕们就要飞走了,妈妈们都等着你们团聚呢!我要是也有个小燕飞回来多好。她的眼里不时闪烁着羡慕的波光,可柱子察觉老妈心中的苦涩被嘴角的笑意掩过。此刻他的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就在这一刹那,柱子马上改变了回家的念头。
寄礼物时,打给妈妈一个电话,编了一个自己不想回家过年的理由说,妈,我想用假日完成一部稿子。请妈放心,我常和您提过的老妈会像您一样疼我。妈!您就满足我的一次请求吧!母亲也是个慈爱、豁达的人。她立刻明白了儿子的意图,说,好了,柱儿,你不就是想陪老妈过个年吗?妈同意并赞成……可这时老爸接过电话,臭小子,怎么不回家过年了?听到老爸的怒斥,柱子马上捡好听的说,老爸!您放心,清明一定早早回去,和您一同给爷奶扫墓祭拜……在柱子的乖、哄、拍、顺中,最后父亲还是有了笑声……对于父母的理解,他心存感激。
当柱子把年货提进老妈的屋,她忙说,傻孩子老妈有买了,快给你父母带回去!柱子高兴地说,他们的寄去了,这是咱的。老妈!我不回家了,和您一块过年好吧!柱子快乐地拥抱老妈,像小时抱着自己的母亲一样亲昵。
柱子知道她多想有人陪着过年,她多需要一个儿子。
当老妈听到柱子要和自己一起过年,她惊呆了,好长的一个“啊!”嘴就合不拢了。只见她脸上堆满了笑纹,如一朵深秋的菊花。激动地说,我有儿子了……
沉浸在另一种爱里,领略心灵的愉悦。爱就是幸福的源头,在那脉脉温情之中,他感到这个年味更浓。
红灯笼高高挂起,喜庆立刻塞满小小的院落。新年的钟声敲响的那刻,妈妈的电话带来一串笑声,儿子,你又长了一岁,妈相信你会做得更好……小妹抢过话机,哥哥!“啪”的飞来一个清脆的吻。老爸又抢着发言,臭小子,算你够狠,不给我回家过年,什么时候也学会像你妈一样的敬老扶幼了?爸祝你们娘俩过个幸福年!爸爸的高音让老妈听得一清二楚,她也忍不住对着手机大喊,今年我借你们的儿子,明年一定还。祝阖家快乐!哈哈……老妈开怀大笑。年夜,柱子觉得故乡、亲人离自己越来越近。
幸福的真谛是灵魂的挚诚,爱是生命与生命的惠泽,只要人与人之间的情构建在爱的基石之上,世上万千的爱就汇成一条波澜壮阔的生命之河。
夜渐静时,柱子发现老妈原是个才女,她向他讲起了自己的从前,坎坷传奇的一生,如一本精湛的巨著。后来又讲中国传统文化,《弟子规》等。她是个优秀的讲师,滔滔不绝,入情入理。充实了他的心灵,也成了他创作的好素材,柱子听得津津有味。
天下的母亲都有一颗博爱的心,所有的妈妈都值得孝敬和爱戴。
娘俩拨响了过年的这根温馨的琴弦,让生命如春天的大地,滋润返青……
大棚之光 /穆桂荣
兴城海滨乡的清晨,太阳从海面水灵灵的升起,照耀得日光温室蔬菜大棚闪烁着银色的光芒。在5500亩的土地上,3000栋优质温室大棚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国之兴,民之幸。
海滨乡人沐浴着惠民政策与科学发展观的春风,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乡党委的带领下,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原则,开拓进取,他们攒足了劲,轰轰烈烈地干起来了,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展翅欲飞。
冬日的冷风无情的刮痛人的面颊,寒意肆虐的触击人的指尖。万物萧条的时节,走进大棚。哇!一股三月的气息扑面而来,泥土的芬芳荡漾其中,生机盎然的蔬菜翠绿欲滴。西红柿如硕大的红玛瑙,鲜艳光泽;小黄瓜鲜嫩得悦人眼目,朵朵黄花笑意盈盈;还有菜架上挂着一嘟噜一嘟噜紫色的豆角花,开得那么滋润,浅浅的紫色和着淡淡的粉显得那么和谐又张扬。抗椒长势喜人,我们见一少妇正忙着摘青椒,看她笑得花儿似的,就知她的心里甜成了一团蜜。每天她一大早就钻井大棚,施肥、落种、保温,看着小苗一点点地生长,从嫩芽长成生机勃勃的一株。又看着它开出一朵朵小白花,从纽扣般大的小青椒一直到上市,每天如期盼儿女成才一样的心情,真是难以形容。她还要时刻把握好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与通风,每一株苗都倾注了她辛勤的汗水。
冬日里让我们能看到如此新鲜的菜蔬,冬月里我们的餐桌上能摆上如此鲜美可口的绿色佳肴,这可是我们现代人莫大的福气。
宽敞的大棚为机械化作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现代科技在菜农们的心目中已成“香饽饽”,他们每家每户都有科技种菜的小册子。可见他们一步步从传统农业和传统思维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跨入了现代农业的门槛。
回眸海滨乡走过的这三十年漫漫长路,栉风沐雨,印证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唯有改革开放,才会蒸蒸日上。幻想承载着美好,并通向幸福的彼端。海滨乡正以她日新月异的变化与绰约的风光赢得了城乡人的仰慕,终于让名不见经传的乡村成了名副其实的蔬菜之乡。
乡民集体出外打工已成过去,返乡才是新潮流,“凤还巢”已然形成了又一个气候。
大棚之光,光照大地。“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
菜畦旁我们又见一位老农正在割韭菜,风快的韭菜镰在他的撑握之中得心应手,“嚓嚓”两下,所到之处,一把把大白根韭菜便乖乖的齐刷刷地摞进了筐篓,室内飘满清香的味道。老人擦把汗欣慰地对我们说,这一茬茬都是钱啊!
各种应时蔬菜正在大棚里吐芽、拔节、开花、成熟,蔬菜大棚给海滨乡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跨越正风劲,白浪起涛声。
海滨乡又建起了蔬菜批发市场,全方位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打通各个环节,为达到无公害标准,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为使棚菜生产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海滨乡改革的硕果一串串,颇有成就感的海滨人,既然选择了远方,就不怕风雨兼程。当春风又绿江南岸,他们开始了新的耕耘……
当我们走出大棚,寒风中听到了春的脚步……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