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路老骥 志在千里 / 杨光

   


    [双击滚屏]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山城子其人其文印象


  山城子(李德贵)先生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优秀诗人、诗评家和学者。先生自幼便读诗写诗,还颇有文才,有诗文六百余篇散见诸报刊杂志。花甲之年更以“诗是人生的雅伴儿”为诗观,如一匹伏枥老骥,立志于中国的文学事业。在短短的几年内,先生厚积薄发,诗情诗思飘逸,抒写了大量热情洋溢的诗文随笔,对我国的文学事业的普及做出了大量有价值的工作。他的诗文深受广大同行的赞赏,他“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巫逖语)的精神也深得广大为文者钦佩。曾庆怀老师称他为“写情诗的高手,优秀的诗评家”;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荣誉会长巫逖老先生就赞扬他为“来自大三线的铁笔评论家”。我也认为这些赞扬并不过誉。

  认识山城子先生缘于诗文。先生退休之后,在网络上发了大量诗文,其勤奋让人侧目,其对文学的投入和执着让人敬佩。我从网络上见到山城子这个名字始,便发现先生不是那种丢下帖子便溜之辈。他发文多回帖勤,为人谦和热情。先生对他人的作品多有赞誉之辞、鼓励之语;对新手更是热忱激励有加,而对他人的指点交流却谦和低调。相信跟先生有过文字交流的人,都会有此同感。先生对我指点亦很不少,也借写此文之际对先生表示敬意。

  山城子先生志力于推广普及诗歌和文学常识的事业,其文风弃当下晦涩诗文、艰深学术的痼疾,而呈质朴简洁、自然清新、通俗易懂之态。这样的文风很适宜诗歌和文学常识的普及推广。山城子先生的诗歌语言来源于生活,是对日常化语言的还原与提升,是对“诗歌到语言为止”的一种反叛。这种语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并不刻意雕琢,但浑然天成、清雅自然、天真朴实、通俗流畅,飘溢着浓烈的生活气息。我认为生活化原生态语言的探索是对晦涩艰深的诗歌语言的一种校正,也是对“口水化”诗歌语言的一种提升。当然,像其他口语化诗歌的缺陷一样,先生的这种探索也导致了诗歌诗意的部分流失,有些朋友可能不太习惯这类诗歌 。不过这类诗歌能让更多的人能读懂诗歌, 理解诗歌,它对推动诗歌的知识的普及无疑是有益的尝试。何况这样的语言探索跟先生志力于推广普及诗歌和文学常识的事业也是相宜的。同先生的追求相配合,其诗评诗论的语言也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山城子先生诗歌具有较强的诗情画意性,洋溢着盎然的生活情趣。情感和画意这种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口语化诗歌直白和诗意的不足。先生相信平平淡淡、朴朴实实、自自然然才是生活的本真,他在写作中擅于捕捉能再现常人情思的人-物-事,用简洁的笔墨素描般勾勒他们的七情六欲,来回归或再现本真的生活。其情思纯真质朴,与普通读者的经历相适宜,也很能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这在提升普通读者对诗歌的认识也是有益的。如单纯季节篇(选10首)对情窦初开、豆蔻年华时的心理、语言动作等作片断细节上的抒写,素描般的人或物形象呼之欲出,其情感或坦诚、或含蓄、或清朗或模糊,其意其情不深奥不含混,质朴自然真实可感。青少年读这样的诗,会挺自然地走入其情其境,就是过来人也会微笑而心向往之。再如他的《跑马溜溜的情——观30集电视连续剧〈康定情歌〉同步诗速写 (42首)》,本组诗歌同样采用原生态的粗朴语言表述,写人叙事精简概括,但诗歌中事呈厚实之态,人显丰满之状,对社会人情也有较深的反映。这类诗歌为数众多,如《田园篇》、花情草意篇(选8首)、《真心真意过一生(组诗)》、《新版2005,我的《风花雪夜情》(组诗)》、《清丽恬静的田园风格诗选(12首)》、《异常冬景(三首)》、《寂寞进行时(三首)》等。我一直认为诗歌是情感、画意和诗意的文学,只要能在三方面当中任何一方出彩,都不失为一首好诗。当然,先生在这方面也在努力追求当中。先生的诗歌《雪满归乡路》、《那枝梅花》、《一缕风的记忆》、《回忆中彩蝶还在飞舞》、《在低处》、《三只小麻雀》、《采野菊》等都是在情感、画意和诗意方面建构不错的优秀诗歌。

  山城子先生志力于推广普及诗歌和文学常识的事业,他在退休后的短短几年便撰写了40余万的诗歌评论和诗歌随笔。只要稍微浏览一下其文,便自然对先生的精神顿生敬意。同诗人诗评家刘涛的感觉一样,我也被先生诗文的数量和为文的姿态深深感动。先生的《山城子阅诗随笔》、《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徜徉爱苑》、《山城子赏诗笔记》、《文学史歌》等在网络上陆续推出后,在网络诗坛轰动不小,褒贬有之。他的诗歌评论和诗歌随笔重心不在对诗歌深层思想和特殊艺术手法的探讨,而着眼于普遍人情事务的感怀和常规艺术手法的探讨。其文体介于评论,赏析,随笔之间;内容涉及诗人诗作、诗歌美学等;风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少了些学院学究味。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先生想用“下里巴人”的手法让更多的人来了解理解诗歌。这几点,文章内容尚且不议,我们从他的系列诗歌评论和诗歌随笔的目录中就可见一斑了。

  提到山城子先生志力于推广普及诗歌和文学常识的事业,其《文学史歌》的贡献也是颇值一提的篇章。先生在花甲之年,还不忘提升青少年的社会人文素养,致力推广我国的文学史知识。先生的从1998春开始,夜以继日,花了近两年的时间,采用五言歌谣的形式撰写了中国古代到近代的《文学史歌》,共75章,四千多行,三万多字。史歌言简意丰,通俗易懂,正如先生所言“纯文学启蒙歌谣,最宜儿童背诵”、“ 中国文学史概览,很适学生浏览。”它对我国古代文学知识的推广大有裨益,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扬也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文 学 史 歌从1999夏——2002冬航空普协内刊《绿苑》报上连载,在网上广为流传,深受广大文学爱好者和广大师生的喜爱。史歌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写起,到近代戏曲与民间文学收笔,没有广博的社会人文知识和文学功底不能为之。我从先生的博客浏览《文 学 史 歌》后,深为先生的热忱执着、博学多才、严谨认真折服。
  写的多了些,杂了些,因与先生仅限于网络交流,素未谋面,对先生其人其文的感动写得还不尽人意。祝愿先生这匹伏枥老骥在诗路上树起自己的一面旗帜,飘扬在缪斯的眼眸。
  2008年3月11日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中国成人诗文论坛网刊 发布时间:200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