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诗界论坛网刊
主 编:卢兆玉
副主编:山城子
王 芥
编委:与诗为伍
沫若使者
山城子
蜀道人生
天荒一隅
王 芥
陈 泯
阿 洛
立雪白露
鸣 之
庄晓明
覃乙峰
哑 榴
卢兆玉
易 湄
鄢爱华
编辑部
主 任:哑 榴
副主任:沫若使者
本期责编:
山城子
哑 榴
易 湄
制 作:天荒一隅
发布:2017/8/27
|
| |
|
|
新诗话·优劣( 14则)/ 卢兆玉
很显然,诗的优势不在它的内容,思想,及如今我们所津津乐道的信息社会的信息量的储存、收藏。这不是诗的取向,也不应当成为诗的取向。因为这个取向有小说、散文来完成。即便擅长于叙事的西方文学,诗在这一点上显然也让位于后起的故事、小说。浏览一下世界文学史的著作排名,你就会知晓我没有在撒谎。
诚然,诗应当避免内容的空虚,思想的贫瘠,应当尽可能的充实一首诗的内容。但这个充实是有限、有度的,甚至诗不如一只可充气的气球有那么大的肺活量。诗是脆弱的。现代人将诗视为弹簧,以为可以无限制的拉扯,殊不知拉到了一定的极限弹簧就没有了弹性,正如一首诗没有了它的张力。
诗的优势在抒情,在人人有之的七情六欲(古人所说的诗言志,可以理解为欲的一部分,也可以认识为情欲的代称。)和各各不同的社会、人生、时代背景之上的七情六欲的各自表现,情绪的起落、亢奋。所以情欲之外的内容是抒情言志的背景,当然也是它的题材。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应当再把布景和道具,当着抒情诗的主角了。纵然是《北征》这样的长篇,在我们解读了这一史实背景之后,我们所感叹的还是诗人强烈的陈情和时局的伤乱,其情感的饱满显然在史的纪实之上。
没有丝毫反对叙事的意思。只是说诗的优势不在叙事。观云说:“小抒情,大叙事,不大不小是累赘。”又云:“小非小,大未必大,不大不小肯定不讨大小的好。”
2017.7.2卢兆玉
·纯文学
一是纯净的抒情,饱含着天真与不屈。二是纯净的叙事,剔完了事外一切的杂质。也正源于此,我是不看好包括朦胧在内的影射文学的。既行影射,便不纯净。无论有怎样的苦衷难言,作者的心里不纯净了,又如何有纯文学。“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这一美学原则所陈述的就是文学的纯粹。一个人的情感可以非常的复杂——爱恨交加,但这并不阻挠文学的纯净,因为作者可以把这份交加如实的表现出来。 ——《我看纯文学》
·诗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塑造
诗是诗人自身形象的雕塑,但怎样从小我到大我而又不失自我呢?
做到了这一点,一个诗人也就称得上及格了。
和叙事诗作者不同,抒情诗人,几乎是无法抹杀自己的。这也是抒情诗和叙事诗最本质的区别。
叙事诗中的我,可以是任意的他,而抒情诗中任意的他,却可能只是诗人我。当然不排除叙事与抒情的交织。
一个诗人的形象其实是很重要的。他也会因此获得读者优先的好感。喜欢诗,而不喜欢这个作诗的人是比较少见的诗象。
·诗问答
问:
一个人可以选择自己的职业,运作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么诗人可否只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呢?
答:
似乎可以,但又不可以。
似乎可以,是因为诗人同属于个体的人,创作同属于个体的方式。这定然的是一个基本的权利。追求自我,成为当今的时尚,作为时尚顶端的诗人,自然不会放弃自我的表达。但什么是诗人的自我呢?
无论是小众,还是大众,诗人在同属于个体时又同是小众或大众的公众人物。如果不是小众或大众的公众人物,那么这样的诗人在出道后是难以被认同的,或者根本上很难以出道。如果很难以出道,那这样的诗人还称得上一个诗人么?
诗人不以写诗而名,充其量一个诗的练习者而已。自娱而自乐。
一个只知自娱自乐而不被大众或小众认可的人,决定了其不会成为真正的诗人。
请大家回溯一下诗歌史,无论生前或者死后,有哪一个不被小众或大众认可的诗人?又有几首不被大众或小众认可的诗而存世?
三人成众,如果连三人之众的这个围都突破不了,这样的人,这样的生活能力,这样的表达方式,还属于诗人的才华诗人的的表达方式么? 2017.7.30
·你疼我不疼
仿佛带着挑衅,
儿子用“你疼我不疼”来评价他所不认同的诗篇。
一时,我无言以对!
这样沉默了很久,
我试图打开僵局,
怎样让:我疼——你也疼。
共同的话题,
休戚的命运,
一条风雨中漂泊的行舟。
隔岸观火!
隔山打牛,
诗人的笔力难以渗透。
想起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我下意识的保护起自己。
你疼,我也疼。
看戏淌眼泪,替古人担忧,
诗中真实的自我,一个多么封闭的圈。
我,天狗一样的我。
我,天问一样的我。
我,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我。
我疼,你也疼。
清人云:由此及彼,
由彼及此,诗之大道焉,此非读者,诗人也然。
2017.7.10 卢兆玉
·“诗在言外”,那你书写的不过是一张废纸
诗之美,不在朦胧,不在晦涩,不在难解,而在通达。
一首诗,读来读去不知作者所云何物、何事、何等情感?要么是读者的确实无知;要么是作者的词不达意。
“诗在言外”,那你书写的不过是一张废纸。
诗在言中,有不尽意,读者可以寻觅。但切不可脱离了一首诗的语言去作无端的猜测,强加于作者。如果有这样的读者,定也是不良之辈。
**
现代诗,有其不确定性的一面,但诗人并非胡言乱语,一味的指桑骂槐,更不可能指鹿为马。
要信任诗人有其襟怀坦白与诗同在的一面。
要相信当代人并非都戴着面具生活。尤其是诗人,自由的崇拜者,解放的急先锋,他们岂能总是藏匿着。
诗需要光明,自然是一条通向众生的大道。现在是众生写作,只因一层纸没有捅破,还沉浸在各自的安慰里,隐私得无法自拔。
当一个诗人有能力为众生写作时,他一定是杰出的。惭愧,我们中的大多数热衷于表现自我的人都没有这个能力。
这个非凡的能力,不是一个诗人启动众生的题材,就成写出优秀的诗篇,而是若干优秀的诗篇,确认了诗人的这种能力。
***
诗的表现方式无论怎样的千变万化,其与主题的关系及处理题材的方法大体在直接、间接,或游离于两者间若即若离。后者即现代派所习以为常的方法。但,这在以情为主导的抒情诗里,一切的题材常常被割切得鸡零狗碎般的重塑。
理想主义(浪漫主义)具有历史沉淀的因素,指向了人类普遍的善良意愿。
而被认为现实的真实的现实主义却存在着普遍的漂移,主观的介入,不同的视野下,不同时代的内容。比之理想主义它更因人而异。
现实不只是大众认可的“现实”主要的或者说主体的是作者眼里(主观)的现实,作者所看到的样子,他把他所看到的内容写进了他的诗中。
****
因此,当作者不满意于自己的观察(现实)时,便产生了对现实的反感甚至厌恶,从而反现实的表达。这便是广义的现代派。
现代派是一个复杂的组合。
而超现实主义的表现,则更多的来自于作者主观的现实。
*****
但这所有的一切,都基于一个信念:
就是让读者明白,作者的表达清晰。
******
因此,读者要进入作品,必然的要认识作品。认识作品的表达方法。
这一点非常重要。
没有方法上的认同,是很难全面的共鸣一部作品的。
*******
纯粹的读者,不曾发生过写作的读者。在今天是罕见的。
********
“在这个诗走不出诗人之外的时代”
一个无可奈何的时代。纯粹的读者不需要诗的时代。或者说一个强大的时代,本质上不需要诗。
*********
歌。歌和诗有本质的不同吗?
歌是声音的共鸣,词只是它的衬垫;而诗尤其是现代诗,主要的恰恰不是声音是表意。接受表意,只能靠思考。而人的思维有着天生的排斥与敌意。
信任,反过来成为接受的前提。
这就是现代诗所遭遇的空前的困惑。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