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诗界论坛网刊

 主 编:卢兆玉
 副主编:山城子
     王 芥
 编委:与诗为伍
    沫若使者
    山城子
    蜀道人生
    天荒一隅
    王 芥
    陈 泯
    阿 洛
    立雪白露
    鸣 之
    庄晓明
    覃乙峰
    哑 榴
    卢兆玉
    易 湄
    鄢爱华
  编辑部
  主 任:哑 榴
  副主任:沫若使者
  本期责编:
     山城子
    哑 榴
    易 湄
  制 作:天荒一隅


  发布:2017/5/30 


 

 


端午节,谈纪念屈原对诗人的价值·观云忘我

 


  是一个直书自己而不必躲躲闪闪的时代了。从朦胧诗开始到网络诗歌的点点滴滴,诗人们有过完整的展示么?我们一直采用的是隐喻的、暗示的、支离破碎的,甚至是反派的方式,表现了非诗、非时代、非崇高从而实际上也是非我的诗歌。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的生活,总是得与他人或社会的碰撞之后,才曲折的表现出来。
  诗人是高尚的,诗人是纯粹的,诗人是大众中一群独立独行且慎思的用语言表现自我的人。诗人不是代表,诗人是个性化的自我完成。曾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诗人们以代言的方式介入社会、介入人生,但结果证明这一类诗是空洞的,是经不起考证的。揭开面纱,除了时代符号,诸如呐喊,反思,口号,潮流……便不再有什么了,查一下历史年表,就几乎知道这些诗都写了些什么!
  诗是历史的补充,而非历史的另类书写。如果历史收录的是重大的社会事件、关键人物,那么诗则是历史所不曾收录的个人写真。用形象化的历史比喻诗歌,是社会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对诗的解读。甚至是一种故意的将诗作为历史附庸的阐述。“形象史”是诗早期的产物,那时的历史书还没有形成,人类在一个整体的然而也是混沌的结构中,人文还没有分工,诗人也没有独立出来。其后的一些形象史巨著,如但丁的《神曲》只是诗的个例。
  中国诗自屈原始,便有了诗人的自我的独立价值,且绵延二千三百年之久,这是西诗所无法企及的。我们的形象史,便是诗人的形象史。因此,对于中国诗的解读,最终总是找到他的作者。屈原之后,一连串诗人的名字,甚至超过了诗文本本身的价值。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处世哲学,事迹可考,成了诗主要的内容。这从中国诗一直以来的主抒情性,也佐证了这一点。
  因此,我们说屈原,说两汉、魏晋南北朝,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除佚名、无名氏之作外,大多由诗人而寻其诗。泱泱诗国,诗人就是坐标。这和西诗的就诗论诗式的审美美学是大相径庭的,也是中国诗人文精神的充分表达。李白之称颂为中国诗的第一大家,正是人文精神正位的写照。李白的诗塑造了中国诗歌乃至世界诗歌最立体最全位的诗人形象。而屈原是开了先河的!!
  端午节,人们纪念屈原,在民俗上各有所考,但仅就诗人而言,第一的我想不是爱国主义,而是基于美政(理想)的自我形象的塑造。
              观云忘我 2017.5.27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