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42|回复: 0

节日乡下赏妹妹的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6 16: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节日乡下赏妹妹的诗
文/ 山城子


    离开贵阳,回到平坝乡下,就离开了网络。事闲,我便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杂志来读。这是《诗选刊》下半月2009、10期。翻到27页,我停住了。
    秦爱云是谁呢?题底有照片——手扶低廊而坐,披着长发和披肩,端秀而年轻的面容,眉眼透出沉寂,似曾相识哩!忙看下面的简介,网名……啊哈!这不是我的妹妹嘛(我从没问过她的真名)!
    大约06年末,我们邂逅于一家文学网站,因文字相投,几乎天天相互回帖交流诗艺。她亲切地称我为哥哥,于是我就喊她为妹妹。直到现在,不论在哪个论坛相遇,或到博客上互访,亲切地称呼依然亲切,如同亲兄妹一般了。那时她在网上发表的大多是情诗,且写得动情动意,情意绵长,深受诗友们喜欢。我尤其喜欢她的《无声的歌》、《狐之梦》、《莫名的感伤》、《六月的心事》等篇,并为此留下了欣赏学习的文字,交流于网络。
    后来妹妹游走于多家网站,且任斑竹,题材也大幅拓宽了。比如发在这里的五首,前两首是以宗教观念或奇术为题,来阐释她自己的体悟与思考。
   
    第一首是《有些事毋庸置疑》,凡13行,分三节,如下:
 
   忽然之间世俗的人群里
  都开始谈论“禅机”
  他们也说“有就是没有”
  说“得到就是失去”
    整个世界似乎都在觉醒
  只有我反而越发糊涂
  
    如果“存在 就是不存在”
  那么世间的一切
  岂不就真的是
    “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

  ‘唵、嘛、呢、叭、咪、吽’
  远处传来这样的诵读声
  至此万物都进入某种玄妙
  
    事实上,一切宗教都是唯心主义的精神自缚。所谓禅机,不过是静养功生出的幻视幻听幻境幻游的玄妙状态罢了。笔者做过这种养身养心的功,只浅达了各种色彩游动叠印的幻视,然后或入睡或身体一抖还为常态。我的一位挚友,功法高超,不仅视听可幻,还可长时间地进入幻境,进行幻游。他感觉到了珠峰之上,身体却还是平躺在床上!他还有奇术,从学校下班回来并肩而走,经过路旁的一个有人消费的摊点时,我依然与他说话呢,不见回答,一看人没了,前后左右都没他一丝的影子。
    妹妹说“整个世界似乎都在觉醒/  只有我反而越发糊涂”,我以为这里的“觉醒”与“糊涂”是使用了反语格。
    如果“存在 就是不存在” / 那么世间的一切 / 岂不就真的是 / “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
    多么朴实通俗的语言,但一个“如果”和后面的一个“?”号,就把那“存在就是不存在”,亦即有就是无的观点给彻底否认了。
    我赞赏妹妹的唯物。这是她留给读者很大联想空间中所隐藏着的。如果真的“如果”了,那么曾经的“9、11”事件,就是没发生吗?而“5、12”汶川大地震,也就是没震吗?我们每个人的客观存在,就都是没存在吗?真是荒唐。
    第三节,客观地反映出近年来信教的人数猛增,至于为什么猛增——个中复杂的社会原因,妹妹就用“某种玄妙”留给读者自己去捉摸了。
    看似通俗直叙的一首短章,如果不给读者留下诺大的联想与想象的空间,那就不是好诗,或者不叫诗了。

    第二首是《忘我 无他 岂是凡人做得》,14行,分四节。如下:

认真地把咒语念了七遍
行了 我笃定地想这次
一定可以顺利地穿越那堵墙
走进千万人之中

必须忘记墙的存在
更要忘记自己身体的存在
我一遍遍这样提醒自己
闭目 低头 疾走向着墙的方向

可是 我的身体真的能过去吗
突然的一念让脚步顿了一下
那墙真的不会碰伤我吗
又一念脚步因怯意而缓慢

终于 止步 抬头睁眼
坚固的墙壁冷冷地横亘着

    不论崂山道士,或者别的道士,谁见他们穿墙而过了?或许是将入静到幻境幻游的状态,故意说成了现实真事,就神乎其神地流传开来了。妹妹却宁愿亲身体验一回。但现实的“坚固的墙壁”却“冷冷地横亘着”。
    其实这里有着更大的想象空间,如果你把那“墙壁”看成是某种象征,或某种喻拟,其诗味就很宽泛了。我读后就想,人类社会的资本时代,就是一堵颇厚的墙壁。前苏联与东欧,乃至我们共和国,初衷都是想“穿过”。然而,现实却无法穿过;脚步,都必须踏在或“接轨”在资本的土壤上,才能前行。
    但任何强大的墙壁,都有自身的寿命,终将会倒塌成一片废墟。那时,我们(哈,应是我们未来的后代)就可以越过,而不是“穿过”,抵达人类的共同理想。那也一样是未来的很现实的事情。
    细腻地描摹出巧妙的构思,然后造成大片的想象空白,就是好诗。
很欣赏妹妹这样朴实的手法与巧妙的留白。这很让我闲暇在假日里的乡下,兴味十足了。
    遥远地问候妹妹!!

2010-5-1于平坝文化村
2010-5-6于贵阳输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