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诗创新汉语修辞综述
文/ 山城子
03年上网贴新诗,极少被加精华。为了提高诗艺,开始认真地研读别人的诗作。每研读一首,就写个研读学习笔记,主要是分析那诗何以那么好?我发现凡是写得好的作品,大多都是恰当地运用了积极修辞。但有时特别美的句子里,却不能用原有的修辞格及词类活用来解释了。我意识到,修辞方法也在发展,那应当是新出现的,尚未总结的某些新的方法了。有了这个认识,就随时总结一、二,夹在文章里边。直到学习周承强的诗歌,才开始有意识地系统总结,当时就汇集了15个新辞格贴到网上。很快就被全国最大的诗歌民刊《新诗大观》给发表了。这使我很受鼓舞,就又开始从我的学诗随笔中汇集新的词类活用,陆续形成系列研讨文章。现综述如下,以见全貌。
一、 关于修辞格:
1、原有大约63种
积极修辞方法有一定的格式,因此叫修辞格。前人创造并总结的辞格,笔者接触收集到的大体有讽喻、比喻(明喻、暗喻、借喻、引喻、倒喻、修饰喻、同位喻、反喻、较喻、博喻、互喻、曲喻)、比拟(拟人、拟物)、排比、排偶、对偶(对仗、对联)、对比(对照)、推避、避复、反复(复沓)、反语、反问(反诘)、设问、借代、借语、夸张、引用、化用、用典、移就(异配)、移觉(通感)、移情、移时、摩状、摩形、摩声、拈连、易色、双关、飞白、讳饰、顶真(顶针)、回文(回环)、互文、互体、互训、重叠(叠字)、嵌字(镶嵌)、析字、藏词、婉曲、错综、倒装、倒反、衬托、层递、分剖、舛互、呼告、示现,同异、异语、隐语(谐音)、折绕、吞吐、列锦、精细、仿拟、别解、旁逸、歧疑、警策、转品等凡63种。
2、新创大约20种
“揉情”格- “物化”格- “动衔”格,“反喻”格-“变主”格- “比衬”格-“错置”格-“模糊”格,“转义”格-“排词”格-“换谓”格-“省接”格-“隐拟”格-“移彩”格-“移状”格。,借比格-移限格“-省介”格-“拟词”格-“简补”格。
以上新辞格,是通过学习周承强、白沙、穆晓禾、北岛、田春雨、赵福治、穆桂荣、李长空、高军彦、朱佐芳、马兆印共11位诗人的近30首精品诗歌,而总结出来的。
二、 关于词类活用
1、古已有之17种
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数词作动词、代词作动词、动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数词作名词、数词作副词、名词使动用法、动词使动用法、形容词使动用法、数词使动用法、名词意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动词意动用法、动词为动用法。
2、新创词类活用36种
名词活用分为:拟人、拟物、被拟人、被拟物,比喻、被喻、借代、通感等8种;
通过学习白沙、寓真、沙克、左小词、赖廷阶、余怒、冉晓光、黄亚洲、梁平、李清联10位诗人的精品诗歌,而总结出来的。
形容词活用:就虚用法、拟人用法、拟物用法、比喻用法、合动用法、性状用法、化实为虚的借代式7种;
通过学习马兆印、安琪、英树、巫逖、和平岛、老皮、穆桂荣、天荒一隅、周承强、观云忘我、夏雨、黎阳、郑小琼、王久辛等14位诗人的精品诗歌总结。
动词活用:“拟人用法”“拟物用法”“比喻用法”“移觉用法”“移彩用法”“借比用法”移场式、化虚为实式等8种
通过学习北岛、白水、马兆印、穆桂荣、西原、肖今、紫穗穗、田春雨、杯中冲浪、观云忘我、南闽老茂、海湄、白沙、洛夫、曹东、周承强、李轻松、穆晓禾、水纹、竹露滴清响、青鸟依依等21位诗人的优秀作品而总结。
其它词类活用:数词作形容词、量词的固本活用、量词的变形活用、量词的比喻活用、量词的拟物活用、本体作量词、数量词作动词的用法、数量词的拟物用法、数量词的比喻活用。使形变动用法。副词的拟人活用、使名变形的活用、连词作名词等13种;
通过学习大卫树、舒婷、白沙、马兆印、向家青、白水、王小妮、紫穗穗、巫小茶、半溪明月、重庆子衣、穆桂荣、老皮、钱治富、李智强、冬箫、余怒等17位诗人的作品而总结。
三、成语与短语的活用
1、 原有成语活用11种:
易序式、易字式、扩充式、节缩式、离析式、标点式、否定式、易色式、别解式、意译式、双关式活用为名词
2、新创的成语活用6种:
成语活用为形容词、成语的比喻式活用、成语的拟人式活用、成语的拟物式活用、成语的移就式活用;
通过学习雪馨、蜀道人生、涅阳三水、枉凝眉、朱佐芳、青鸟依依、何燕子、文君、指冷笙箫寒等九位网络诗人10篇作品而总结的。
3、 新创的短语活用6种:
非名词性短语活用为名词性短语、短语的比喻式活用、短语的拟人式活用、短语的拟物式活用、短语的移就式活用、短语的“省敛式借代活用”
通过学习雪馨、蜀道人生、天荒一隅、何燕子、朱佐芳、指冷笙箫寒、陈泯、柳歌、赵静端、姜华等十位诗人十三篇作品而总结的。
四、惊人的快速发展
中华文学,源远流长。从修辞学的角度看,数千年的积累,原有的积极修辞是63+17+11=91(个种类)。而近三十多年来的创新至少已达到20+36+6+6=68(个种类)。两相对照,前者按三千年计算,平均30余年才产生一个出来,而后者是30余年产生了68个种类。所以,完全可以说是惊人的快速发展。
由于来得这样快,使许多墨守成规的专家、学者、教授大呼朦胧诗人、网络诗人、现代诗人写的诗不合语法,连一些写新诗而成名的诗人也说看不懂云云。他们大多以卫道者的口气猛烈抨击这些诗人是对汉语的破坏。诚然,社会风暴风起云涌,反映到诗界,也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但鱼是鱼,龙是龙,不能因为鱼,说龙也是鱼了。一些乱模仿,而不按语法修辞发展规律行文的人确实存在,但也不能抹煞按语法修辞发展规律行文的人的创新功绩。
五、关于来源与流向
语言的创新,修辞的发展,无疑是起于民间口语。我的家乡辽西,在我童年时代就有名词活用为副词的口语了。说“某某贼会玩水了”。说“那个的老太太贼婆婆妈妈”。后边这句,不仅有名词“贼”活用为程度副词了,而且名词的“婆婆妈妈”也活用为形容词了。“别听他五魔三道地神吹”。这个口语句子里的“五魔三道”是短语活用为形容词,而“神”是名词活用为程度副词。至于“贼眉鼠眼”中的名词“贼”与“鼠”,则是典型的名词的比喻式活用。这是我敲键到这里,随意回想一下,就拈来的例句。这些口语的存在时间,最少也七、八十年或百十多年了。而被诗人们提炼到自己的作品里,至少晚了半个世纪。这样的来源,当无疑义。
说流向,则不仅大量地存在于新诗中和现代其它样式的文学作品中,尤其还比较广泛地流向了纸媒。我知道,有许多网上的诗人,其职业就是记者,他们创新的语言,肯定会出现在他们的新闻报道中。案上恰有昨天的体育小报,现在停歇敲键,拿来浏览——竟然得到《咱北京人特哥们》、《总有一点亮翻你》、《芝加哥最牛劳模》、《尴尬属于马克》、《给点阳光就灿烂》、《客场三连败很受伤很受伤》、《动荡后的安慰》等七个有词类活用的标题。其一中的“哥们”,是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其二中的“亮”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其三中的“牛”,是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其四中的”尴尬”,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其五中的“灿烂”,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其六中的“受伤”是动词性的短语活用为形容词的;其七中的“安慰”,则是动词活用为名词了。
这样看来,诗人们的诗作,一如语言的艺术加工厂,其原材料来自民间,革新一些新品牌后,又回归到民间。经过这样的艺术加工的语言,回到民间越发地生动活泼形象了,因为从语言到修辞,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2012-1-17整理于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