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65|回复: 1

与台湾诗人千朔对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7 18: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哑哑的问题:

1,诗歌,是最初的蜜,和甘露。诗意,浸泡一个生命的过程,如同露水对于花朵。
你同意吗?

2,诗歌,它有自己的生命,你同意吗?

3,诗歌的生命流入我们的身体,我们感觉到“怀孕”新生命的愉悦吗?

4,分娩的痛苦,生命的血滴,谁能体会这种悲喜交加的感受?

5,诗歌,毕竟是自己的孩子,别人可以不闻不问,诗人却要为之绞尽脑汁,为之骄傲和幸福?

6,一个不写诗的人,和一个诗人相比,诗人要多养育一个孩子,付出加倍的艰辛?

7,这个世界不是诗人太多,而是诗意太少?

8,制造诗意比加工商品更有趣?

9,诗歌里总有一种期待已久的东西?

10,哑哑这些问题是不是问题?


哑哑凑热闹,想把问题喊。只是一开口,先出一脸汗。哈哈。

…………………………………………………………

千朔:回哑哑的问题
1,诗歌,是最初的蜜,和甘露。诗意,浸泡一个生命的过程,如同露水对于花朵。你同意吗?

我认为诗歌是各种形态的,对有些人可能是甜蜜的,但对有人可能是酒或者说一种毒,因而诗意的产生,不见得是浸泡一个生命的过程,记得有人曾经跟千朔说过,他覚得诗意就象一道闪电,若没有瞬间被击中,对他而言,不管是写诗或读诗,都只是一些叙述的文字,不过这也不妨碍他的读诗或写诗。

因而,在这一段学习的过程,我个人较认同的是艺术的创作者,必须有一颗浪漫而悠闲的心,好让自己在这一段生活本身就活得象诗象画,那也就不须去研究到底写诗是不是有诗心或诗意了,因为生命的本身,不管苦难或快乐,就都是迸行一首长诗。

哑哑:生命就是一首诗
写在纸上
写在心上
写在生命的旅途

千朔:回哑哑的问题3和4
3,诗歌的生命流入我们的身体,我们感觉到“怀孕”新生命的愉悦吗?
4,分娩的痛苦,生命的血滴,谁能体会这种悲喜交加的感受?

我一直覚得诗歌的生命其实就是我们的生命,它不是外来的,它是来自我们生命中本来就有的情感,这些情感为了让我们的生命找到一个渲洩的出口,最后就运用了我们所知所感的语言或文字把它成形,这一段成形的时间,我想或许就是哑哑所说的”怀孕”。然而,如果一个女性曾经结婚生子的话,我想大概就比较能理解,不是每个准妈妈在怀孕过程都是愉悅的,有些人可能是过著担心受怕的日子,有些人则忙工作忙生活忙到晕头,就自然把孩子生产下来,能夠感到愉悅的人,其实是全程期待並关注的人,她用自己的全部用心去了解这个即將到臨的孩子,她了解自己正在做什么事情,感受这事件所有的变化並接受变化,不管最后这个孩子是不是如自己所期待的,也不管这个孩子是不是被众人祝福的,我想只有这样”孕育”新生命的人,才能感受到自己对生命的愉悅。相对的,哑哑所说的「分娩的痛苦,生命的血滴,谁能体会这种悲喜交加的感受?」也是如此心境,就如佛教经典中,佛陀曾言农人要如何耕种,佛陀不曾务农过,为何懂得做一个农夫种田时必须注意做那些事,才能有个好的丰收,那当然是用心去感受这世间的事务,善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但生命最终的道理,有些是不会因时因地而改変的,那就生命的真谛了。

写诗,以我个人理解也是这样子的。只要是用心写作的诗人,或许也创作的过程中,其所经历的心情,不见得都是快乐的,但他以自己的心在创作,所以他全程感受自己这场孕育的风波,不管是那一种滋味,他尝得最徹底,了解的最透徹,因而有人说诗象自己的孩子,也有人说诗象个情人,还有人说诗是孿生子,这其实都说明了,诗一旦成为诗,都不是自己,而是自己另一个爱戀的人,因而不管別人能否了解我们的诗,但第一个去感受这场生命的悲喜,不就是我们自己吗?

不知道这样回复哑哑,可以吗?先下班去,问好

哑哑:诗人就是诗歌的母亲
分娩,生产
没有这样的体验
成不了母亲
也不配诗人的称谓
为母亲自豪
为诗人骄傲


回复哑哑
2. 诗歌,它有自己的生命,你同意吗?
5. 诗歌,毕竟是自己的孩子,别人可以不闻不问,诗人却要为之绞尽脑汁,为之骄傲和幸福?

我确实蛮认同"诗"是自有生命的,这个生命其实不只是诗人所賦予的,同時也是阅读者所賦予的;所以,"诗"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孩子?我覚得有时候就算诗人把它当是自己的孩子,它还是在不知不覚中成为別人的孩子,因为它在別人的阅读中,发展出阅读者自己的意思,它在阅读者的思想中创造了自己生命的影子,让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成为別人心中的月亮或阳光,这有时不是诗人所能创造的,而诗和读者自己所架构出的生命和情感。

至于,诗人到底能不能对自己的诗骄傲和幸福;我想,最重要的一环是,自己写的诗能不能感动自己,自己写的诗能不能让自己相隔一段日子后,再阅读时,产生新思索和新思绪,如果都不能;我们还会为这首诗绞尽脑汁吗?我想,一般初写诗的诗人,会被自己的作品感动,,但长期写诗的人卻不会,反而覚得不过就是写出一首诗而已,有什么好感动的;但若写作开始陷入这种无玩味期了,那就表示自己把诗写得麻木了,这也是值得好好玩味之處。当然,如果以养孩子来做比喻,那就是:
第一个照书养,第二个照猪养,第三四五六七八个,隨便养啦~反正不缺这一个



回哑哑
7,这个世界不是诗人太多,而是诗意太少?

其实千朔很赞成这个说法,现代人都说,这个时代作家太多、诗人太多,而读者太少;所以很多人说:作品的水平不好是「太多的问题」。然则我们是不是也该思考一个问题,很多现代作家或诗人其实本身也应该读者才对呀,但是现代人多数是喜欢叫别人看自己写的东西,自己却不喜欢看别人的文字,这样一来,又如何营造出所谓市场的供需平衡呢?诗意这个看不见的氛围,是从心而造的,它存任何一种事物里,所以不是只有在创作的过程才来营造诗意,而是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浸染在其中的,诗意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浪漫的;它不居任何一种形式,但如何让自己真正培养出诗意的生命质感,千朔个人认为,还是应该从懂得欣赏自己以外的事物开始,比如懂得欣赏这个世间的花草虫鸟,懂得欣赏与我们不同的人;当然,也要懂得如何欣赏别人的作品,就如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写诗或艺术创作的过程,其实也是该如此的。

……

发表于 2011-7-21 10: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待下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