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60|回复: 7

春进凉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3 18: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下这个题目,我不禁有些哑然,因为我到大凉山去的时候距现在已经有很多年了,不过,那里的山山水水至今仍活跃在我的记忆中。

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春天的大凉山,山清水秀,满目苍翠,各种野花开满了山头,到处都是鸟语花香,白云不时地在脚下飘忽,仿佛生活在一个童话的世界。

我们到大凉山是八十年代,当时几个朋友想做生意,邀我同行闲来无事,便欣然前往。火车把我们带到了凉山腹地后,剩下的就是依靠长途客车旅行了。我们的第一站是昭觉。这里原来是州政府所在地。因为凉山州和西昌地区合并后,政府就迁到西昌去了,不过这里仍旧是民族聚集的主要地区。每逢重大节假日,彝族同胞都有通宵达旦欢聚的习俗。这一来是因为彝族大多分散群居在高山上,朋友相聚,除婚丧嫁娶外,就主要是在这节假日的聚会中;二来彝族男女的相亲相恋,也主要是在聚会中进行。我们到达这里时已经是五月二日的下午,正好错过这难得的机会。

我们与彝族朋友阿洛相见,阿洛十分高兴,从裤兜里掏出一瓶酒,用手将瓶口一抹,随即喝了一口,然后传递给下一个人,那人也如此这般,我们见此情形,也照葫芦画瓢喝了一口酒,一圈下来酒瓶又回到了阿洛的裤兜里。我们买了米和肉前往阿洛的家里。阿洛的家在介乎于昭觉和美姑之间的一个名叫大桥的地方的山上。一路上,我们看了三三两两往家里走的彝族男女。阿咪子身着民族服饰,撑着黄色的油伞,象是在回味着昨夜的甜蜜。黧黑的面庞上两道浓眉,配上一对大眼睛,倒也不失妩媚。粗黑的大辫子盘在头顶上,总感觉象是少了点什么,对了,电影中好像在头上还有块头帕,而且男子头发除了稍长并剃向一边外,似乎也没戴英雄结。于是,我便请教阿洛。他告诉我,现在已很少有人穿戴那些东西了。彝族人一般都披着一件用纯羊毛手工织成的叫查尔瓦的披风。这是我第一次真正面对面接触到彝族同胞,除了语言外,好像与山里的老农并无二致。

晚上,就住宿在阿洛家。听说他刚新婚不久,可是家里除了一间单人床,就是一个锅台,空荡荡的。买来的米和肉通通地下了锅。晚餐很丰富,除了肉,还有一道酸菜汤,味道很正宗,而且非常绿色。后来,我专门去看了他们的制作:将田里收了萝卜后的萝卜秧苗扔在栅栏上,等晒干后,就腌进半埋在土里的坛子里,食用时抓出来会牵上很长的丝,煮出的汤味道非常美。阿洛的一大帮朋友和我们围坐在一起喝转转酒。不一会,便转红了每个人的脸庞。几个想较劲的毛头小伙子结果连肉也没吃上多少,就被一桌子的热烈气氛给醺醉了。后来,听说彝族人最服气喝酒和摔跤胜过自己的人。

      第二天,一早起床站在山坡上,望着周围大大小小的山及山下象鸡肠一般的公路,四周安静极了。偶尔有路过的汽车,也象是无声电影中的玩具似的在公路上缓慢移动。公路下是金沙江的一条支流。只有远处大片大片的野杜鹃是山中惟一的颜色。轻雾不时从身边飘过,四下的寨子看不到炊烟。我真想大声地喊叫,那怕是惊飞几只贪睡的小鸟。此时,我有一种“山到绝顶我为高”的孤独感。

下山洗漱后,我们在街上逛了一圈。整个街道几乎还在沉睡中。街道上除了几个彝族汉子坐在街沿上喝酒外,基本上看不到什么,冷冷清清的。供销社的商铺一般都是上午十点开门,到下午四点就关了。街头有零星的几家私人商铺。听说山里的人一般都只吃两顿,于是,我们便买足食品上了山。

在寨子里,我这时才算真正的见识了彝族同胞的家。我们先前去的阿洛的家,那算是现代青年追求现代生活的一种表象。彝族人的家里既没有床,也没有锅台。进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个石头一口锅,支锅的地方就叫“火塘”,靠里一点四周是用树干做成的牛栏,牛栏上面堆放的是牛草、饲料之类的。牛是彝家的宝,其它牲畜是没有单独的地方。“火塘”四面便是全家人生活、休息的地方。彝族人的“查尔瓦”具有防潮保暖作用,他们睡觉一般都是蜷缩在“查尔瓦”中睡觉。在寨子里,我看见“阿咪子”的胸前都佩戴着一个用铜片制成的类似于工业上用来测试厚度的塞尺的东西,我知道那是口弦琴。但是,我一直不曾听过,我便请“阿咪子”弹一曲。谁知,话刚出口,只见“阿咪子”羞红了脸,羞涩地把眼睛望向另一边,双手局促地搓着衣角,所有的人都望着我笑,我真诚地解释:我从来没亲耳听到过口弦琴的琴声。“阿咪子”看了我一眼,低着头,拿出口弦琴,将长短厚薄不同琴片展开,放在口腔,轻轻地拨动琴片,一阵悦耳的的琴声,通过口腔的共鸣,飘了出来。我还没来得及仔细欣赏,“阿咪子”便红着脸转头跑了出去,这时,彝族的老老少少都笑着叫我去“追,追。”。后来才知道,“阿咪子”的琴声,是拨给情郎听的,那是爱的符号。听到解释后,这下该我脸红了。事实上,那是阿洛的族妹。彝族人对自己尊敬的朋友的到来,都是将自己已出嫁的姐妹叫回家来陪客人。由此可见彝族朋友对大山外的向往和对朋友的真诚。

几天后,我们又到了一个叫谷堆的林场。这里有朋友的亲戚在这工作。兄弟俩是顶班来到林场的。

林场很美。各种山花开遍了你目光所及,没有一点人工的雕琢,红一片,黄一片,紫一片,白一片,绝对的生态。溪水在横七竖八的大木头的阻隔下蜿蜒而下,时而流水淙淙,时而飞溅着浪花,各种禽鸟在林间嬉戏鸣唱。人入其间,真有一种“鸟鸣山更幽”的感觉。我们进山时,林场已不再是以砍伐为主要工作了,所以留在林场的人并不多。林间的山道上,也只是车辆留下的陈旧的痕迹。工棚、桥梁大多是用木头砌成的。整个林区静悄悄的。只有袅袅的炊烟,在告诉人们这里还有的生活气息。

林场的工人大多是五、六十年代从山的农村招来的。他们既有农民的那种纯朴,又有工人的豪迈。长年在深山中,很难见到外面的人。我们的到来,引起了小小的轰动。当天晚上正好食堂发肉,俩兄弟外加两个老乡的回锅肉合做一起,很快便被我们打扫得干干净净。山里的水含碱很重,大肥肉在这是根本不当回事。兄弟俩看到我们甚是高兴,主动提出要送我们每人一个苦桃菜板。条件是必须自己亲自上山去把它拿下来。他们解释,如果不是自己付出劳动,在半道上如果拿不动时很可能会轻言放弃。听说能上山我第一个鼓掌赞成。这是的山,是真正的原始森林。尽管这里已砍伐了几十年了,但是一般都是从远处开始砍伐起走的,所以近处反而都很茂密,景色非常美丽。

上山基本是没有路。兄弟俩拿着斧锯在前面开路。陡峭的山道让人不敢去欣赏周围的风景,走了一段后,趁着大家休息,我把四周的环境作了个大致的浏览。葱茏苍翠的迎客松耸立在悬崖上,象伸出巨大的手臂在拥抱我们。森林旁的丛林带是野杜鹃的天下,它们张着怒放的花瓣,远远望去象是一块块紫红色的花毡。稍远处则是大片大片的春兰开着洁白的花穗,还有很多不知名的小花。总之,走到这里就犹如走进了花海里。

树上的雀鸟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走进山里,有趣的事很多。据说,当年刚进山的工人们夜里闲着无事,便邀约几个人上山,打着手电筒捉松鸡。当年的松鸡很多,在夜晚只需一人拿口袋,一人去捉就行了。可比在自家鸡笼里抓鸡还容易。因为松鸡在夜里是看不见的,它们一般都站立在树枝上睡觉,寒冷的夜里松鸡靠得很紧,你捉走一只后,有了空隙其它的便往这里靠,所以你根本不用挪地方就可以满载而归。不过,我们去的时候已很难见到松鸡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生态的缺失。

山里的景色很美。有很多的小型瀑布和高山湖泊,不管远近画面都精致简约,不逊于任何画家的笔下风景。“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你只要是真正走进过大山,山中的景色何其相似,后来我到九寨沟去就没有过多的惊叹。“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我们欣赏春天,欣赏美丽,用我们的耳朵,用我们的眼睛,用我们的鼻子,乃至心灵去贴近大自然,大自然的原创精神,可以荡涤一切的庸俗和功利,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可以启迪任何艺术之门。踏青,踏的是一种心情,一种被大自然熏陶的,亲近、热爱大自然的心情。

发表于 2011-5-3 19: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几十年没有去过大凉山了。哪儿气候寒冷,缺氧。
可是那里的山水确实非常清雅。
发表于 2011-5-3 23: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领略彝家风情!!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18: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18: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几十年没有去过大凉山了。哪儿气候寒冷,缺氧。
可是那里的山水确实非常清雅。
蜀道人生 发表于 2011-5-3 19:29



    进入彝寨会有很多收获。
发表于 2011-5-8 12: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尽管这里已砍伐了几十年了,但是一般都是从远处开始砍伐起走的,所以近处反而都很茂密,景色非常美丽。
------会为自己生存早早计划环保的民族,他们的生存条件不会错。
发表于 2011-5-8 12: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为一远眺让我看到几十年前的人们和大凉山人们的生活,也看到了那里的山水,希望哪天我去的时候,凉山仍会让我心动。
 楼主| 发表于 2011-5-11 18: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为一远眺让我看到几十年前的人们和大凉山人们的生活,也看到了那里的山水,希望哪天我去的时候,凉山仍会 ...
青云直上 发表于 2011-5-8 12:54



    凉山会欢迎你的。
  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